隐居京郊的书画大师,他如何成为书法篆刻新领军人物?

   时间:2025-01-11 12:14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在当代艺术界,王镛先生以其卓越的书画篆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名家。作为李可染首届书画篆刻研究生的他,如今已成长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专攻山水、书法、篆刻及古诗文,成就斐然。

王镛先生的艺术造诣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国艺术研究院前院长冯其庸曾赞誉他为“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书法篆刻第一人”。这位艺术家性格朴实敦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数十年来选择隐居在北京郊外,潜心致力于教学与书画篆刻的研究。近年来,王镛先生更是对古砚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仅收藏了众多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砚,更在鉴赏过程中,对砚铭进行了深入考证,逐渐萌发了创作的热情。

王镛先生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常在山水画作完成后即兴赋诗。然而,他在砚铭的创作上却显得尤为谨慎,不急于求成。在撰写砚铭之前,他广泛研究了砚铭的历史渊源与创作特点,借鉴了宋代苏轼、明代董其昌、清代高凤翰、金农、吴昌硕、沈石友等名家的砚铭精华,并结合自己藏品的特点,撰写了上百条砚铭。这些铭文构思精巧,借鉴了先秦比兴手法,每一篇都独具特色,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在刻砚方面,王镛先生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技艺。传统的刻砚方式往往由工匠依样双钩摹刻,但这样的作品往往缺乏神采。王镛先生最初尝试按刻章的方式强行硬刻,但砚石的坚硬让他双手起泡。幸运的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翻阅到了陈巨来的《安持精舍人物琐忆》,其中的一刻砚经验杂谈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于是,他开始采用民间碑刻的方式,直接用手铁锤敲打凿字,这种方法不仅使刀法变得轻松易控,而且避免了跑刀滑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刻砚的效率。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王镛先生练就了一套独特的刻砚技巧。

如今,王镛先生的作品不仅深受艺术界的赞誉,更成为了众多收藏家争相追捧的瑰宝。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书画篆刻上,更在于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