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渊解析:议论文写作,如何精准对话材料,突破思维困境?

   时间:2025-01-11 10:37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上海特级教师解析高考作文策略:如何与材料精准对话

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如何精准地与材料对话,成为许多考生关注的焦点。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冯渊,近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考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备考策略。

冯渊老师指出,考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所设定的语境、讲述的现象、故事以及提出的问题,这些统称为材料。考生需紧扣材料的核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然而,许多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往往只关注到片言只语,迅速做出判断,导致立意偏离,最终写出离题万里的文章。

他强调,阅读材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生具备发掘隐含信息、区分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提炼上位概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否则,即便考生拥有丰富的见识,也会因为内心的偏见和浅显的理解,破坏文章的新鲜感和生动性。

冯老师通过具体例题进行了说明。例如,某著名作家三次去华山,每次都因被山脚下的美景吸引而止步。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然而,许多考生却将主旨确立为“要勇攀高峰、战胜自我、创造辉煌”,这显然没有理解材料中的微妙情感和雅致情怀。

他进一步解释,材料中的作家选择留在山脚下,是为了保持对山顶美景的审美张力,这是一种有趣的审美选择。考生可以不同意这种审美趣味,但首先要明白材料在说什么,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考生完全弃材料于不顾,自说自话,那么文章就会偏离题旨。

冯渊老师还提到,议论文写作中,考生需要训练和培养信息分析能力、判断观念合理性的能力、深入思考挖掘深层隐含关系的能力以及构造论证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思辨类作文的写作中,冯老师建议考生首先要从材料的言语表述中寻找概念,并构拟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思考这些命题成立的条件、情境、背景、原因。例如,对于“科学技术带来的结果是问题越来越少”这一命题,考生需要思考其成立和不成立的原因和情境。

冯老师还揭秘了思辨类作文命题的奥秘,即材料中某个词语可能表达了不同的概念。这导致看似矛盾的命题在实际上并不构成矛盾。例如,“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中的“问题”,在两个命题中所指内涵是不一样的。同样,“认可度”在“可以判别事物”和“不可以判别事物”两个命题中,其真实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冯渊老师提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命题规律和趋势。同时,要加强阅读训练,提高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写出符合题旨、逻辑清晰、观点鲜明的议论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