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近日,一篇关于如何做一名不扫兴老师的文章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山东省临沂西城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夏晓磊的视角,探讨了教师如何在追求知识准确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
夏晓磊老师通过分享自己与好友高老师的对话,揭示了“不扫兴”教育的真谛。高老师,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在网上分享学生的优秀习作,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总能收获众多点赞。夏老师在仔细阅读高老师分享的习作后,留言指出其中几个错别字,希望高老师能提醒学生改正。
然而,高老师的回复却出乎夏老师的意料。她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错别字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是通过写作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高老师更希望成为一个不扫兴的老师,让学生在享受写作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夏老师被高老师的观点深深触动,反思了自己在批改作文时的做法。他意识到,自己常常过于关注文字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写作本身带给学生的乐趣。回想起自己曾经也是因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而受益的孩子,夏老师不禁感叹,如今的自己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爱泼冷水的“扫兴老师”。
文章中,夏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去年批改学生征文时的一次经历。一名初中女生用孩童般天真的视角描写了一棵小树成长的童话故事,充满了童趣与想象。然而,夏老师却将文中的“太阳公公”“云朵姐姐”等词句圈画出来,告诉她要用更成熟准确的文字表达。如今想来,夏老师深感懊悔,觉得自己亲手扼杀了学生的童心。
夏老师决定改正自己的错误,他找到那篇被自己“打入冷宫”的征文,重新读起来。这次,他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可爱又努力的小姑娘。他微笑着鼓励她,希望她能继续参加征文比赛。女孩听后,眼睛里闪着可爱的光,蹦蹦跳跳地跑出办公室。
夏老师深刻体会到,“不扫兴”的本质是悦纳和欣赏,是善良品质的表现。他呼吁广大教师,要努力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承认自己的偏见和认知局限,尊重和包容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当学生努力完成作品时,要欣赏他们的努力和才华;当学生为班级作出贡献时,要表达真挚的感谢。
文章中,夏老师还列举了一系列不扫兴教育的实例,如当后进生考试及格时,要微笑着说:“你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了,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当学生完成一篇自认为不错的作品时,要微笑着说:“认真的人最好看,文如其人,再接再厉!”当学生为班级作出贡献时,要微笑着说:“老师要好好谢谢你,班级因为你而变得更美了!”
夏老师的文章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共鸣,许多教师表示,要努力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用包容与鼓励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育的本质是爱,是欣赏,是鼓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努力成为一个不扫兴的老师,用爱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