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物理学的浩瀚宇宙中,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如同璀璨的星辰,为科学家们照亮了探索未知的道路。
科学家们首次成功测量了电子在固体中运动时展现出的几何形状,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深入研究晶体固体在量子层面的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物理学家里卡多·科明自豪地表示,他们已经绘制出一张蓝图,这张蓝图将帮助他们获取以前无法触及的全新信息。这项研究的领军人物包括物理学家Mingu Kang和首尔国立大学的Sunjie Kim。
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下,物质的行为规律清晰明了。然而,当深入到粒子相互作用和测量方法的更微观层面时,一切变得扑朔迷离。在最小的尺度上,精确性必须让步于一种更加模糊的描述——由量子力学的可能性波所主导。
电子等粒子常常被想象成微小的球体,但实际上,它们的性质和行为更准确地体现在其波状的量子特性上。为了描述这种波动性,物理学家引入了波函数的概念,即一个数学模型,它描述了在不同位置找到具有特定特征的粒子的可能性。
电子的量子几何特征可以被视为一种几何形状,这些形状可能像无限旋转的曲线或球体一样简单,也可能像克莱因瓶或莫比乌斯带一样复杂。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只能通过猜测来推测固体中电子量子几何的某些方面。
为了准确测量电子的量子几何特征,科学家们致力于测量一种被称为量子几何张量(QGT)的特性。这个物理量包含了量子态的全部几何信息,类似于二维全息图能够编码三维空间信息的方式。
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角度分辨光谱学的技术,通过向材料发射光子来驱逐电子,并测量它们的性质,如极化、自旋和角度。这项技术在钴锡合金的单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这种被称为“kagome”金属的材料之前已被该团队用相同的技术研究过。
通过这一技术,研究人员首次在固体中测量了QGT,并据此推断出金属中电子的其他量子几何形状。他们将实验结果与相同材料的理论推导量子几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估计几何形状的有效性。
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钴锡合金,还有望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例如,利用量子几何可以发现通常不存在超导性的材料中的新现象。
量子力学的几何解释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学最新进展的重要支撑。此次研究中,作者开创了一种实验方法,能够访问量子几何张量,从根本上揭示了量子态的几何特性。该方法简单可行,适用于各种固态材料,并在探索新量子现象的几何理解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推动更多实验活动的开展。
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