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浩瀚星空中,新兴势力与老牌巨头的较量从未停歇。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退去,一批昔日新星黯然失色,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新贵们,正面临大模型时代的全新考验。
每当科技大门被推开,市场总会上演一幕幕新旧更替的戏剧。创新浪潮滚滚而来,行业格局随之重塑,新兴力量乘风而起,昔日巨头则可能陷入困境。这一次,大模型技术的崛起,让“守成”的大厂们神经紧绷,反应激烈。
字节跳动,便是这股浪潮中的弄潮儿。这家以算法推荐起家的科技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押注大模型技术,重启“APP工厂”模式,试图在新技术领域站稳脚跟。
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布局,堪称大手笔。一方面,公司汇聚了朱文佳、张楠等一众老将,并挖来重量级人物如周畅、蒋路等,构建了庞大的AI研发团队。另一方面,公司在模型训练上“大力出奇迹”,虽然AI对话产品“豆包”推出较晚,但短短数月便推出了多个大模型,形成了完整的模型和应用研发体系。
与百度李彦宏等大佬呼吁开发者“不要卷模型,要去卷应用”不同,字节跳动的策略更加务实。公司不仅在大模型层面开足马力,还亲自下场打造AI应用,如豆包、扣子、即梦等,产品体系覆盖模型层、开发Agent中间层和应用层,成为拥有最多AI应用的企业之一。
其中,豆包智能助手作为聊天机器人,凭借大规模投流和激进的市场策略,月活用户已超7100万,全球范围内仅次于ChatGPT。字节跳动的“APP工厂”模式再次显现威力,但这一次,它能否打造出下一个抖音,仍是一个未知数。
回溯历史,字节跳动的“APP工厂”模式曾在2019年引发广泛关注。通过内部赛马机制,公司成功推出了今日头条、抖音等爆款产品。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可颂、派对岛等多款产品折戟沉沙,字节跳动的“APP工厂”似乎失去了魔力。
进入大模型时代,字节跳动的“AI工厂”能否重现辉煌?这并非一场简单的数量比拼,而是对研发实力、市场策略、商业化能力的全面考验。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投入堪称豪赌,2024年AI开支高达800亿元,接近百度、阿里、腾讯的总和。
这笔巨款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挖人,公司不惜重金招聘基础模型研发人才,提升“人才密度”;二是芯片,字节跳动大量订购英伟达芯片,并计划自研AI芯片,以烧钱换时间,抢占市场先机。
字节跳动的烧钱战术并非毫无章法,而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战略决策。公司创始人张一鸣,如同爱迪生一般,在团队中扮演“舵手”角色,引领技术人员朝指定方向创新和验证。他的认知高度,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兴衰。
爱迪生以发明电灯闻名,但背后是他庞大的发明体系和团队努力。同样,字节跳动的成功也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执行力。然而,与爱迪生一样,张一鸣也有认知上限。在大模型时代初期,字节跳动曾一度“迟钝”,错过了最佳入局时机。但随着ChatGPT的崛起,字节跳动迅速调整策略,抢人、抢算力、重启“APP工厂”,试图弥补错失的时光。
如今,字节跳动已构建起完整的AI生态体系,并像下饺子一样发布模型和应用。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技术趋势,字节跳动能否在大模型时代续写辉煌,仍需时间检验。但无论如何,这家科技巨头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