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于希宁,以其精湛的梅花画作闻名于世。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将梅花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频繁前往南方梅林进行实地写生,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以画笔描绘梅花,更将人文情感融入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于希宁擅长描绘整株老梅,枝干如铁铸般坚韧,花朵则展现出冰清玉洁的灵魂,令人动容。他的梅花作品融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元素,成为他个人品格与情怀的生动展现。
于希宁,原名桂义,字希宁,191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一个以翰墨闻名的家族。他自幼便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擅长国画,后来成为山东艺术学院的名誉院长。他的别号众多,如平寿外史、鲁根、管龛、梅痴等,斋号则为劲松寒梅之居。
1933年,年轻的于希宁离开家乡,前往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求学,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在上海,他有机会师从黄宾虹、潘天寿等国画大师,深入学习传统文人画的精髓。这些经历为他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于希宁的艺术才华得到了黄宾虹的高度评价。黄宾虹在于希宁的《白梅手卷》上题词,称赞其画作深得古籀遗意。这一评价成为于希宁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激励他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经历了“文革”的逆境后,于希宁在70年代末重新焕发了艺术创作的活力。他投入快节奏的艺术变法与创新中,迎来了写意花卉创作的大突破。他的梅花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邃的精神内涵。
于希宁的成功在于他的广博与专精。他不仅是画家,还是诗人、书法家和金石家。他的梅花作品将草书入画的技法推向极致,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他的画作也充满了精神境界的追求,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