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推进中,2025年成为了又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份。长征系列火箭将继续以高密度姿态进入太空,为这一壮举,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黑灯工厂”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火箭的关键部件。
在这座被称为“黑灯工厂”的智能工厂内,机器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自主运作,无需人工照明。伺服机构,被形象地比喻为火箭的“方向盘”,它精准地掌控着火箭的姿态与飞行方向。在这里,伺服壳体的生产线由10台设备组成,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大部分流程均由机器自动化完成,确保了产品的精确与一致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张红超表示,伺服机构作为火箭不可或缺的部件,其产能必须得到保证,以满足长征系列火箭高密度发射的需求。而这样的智能化工厂,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并不少见。
与此同时,嫦娥探月工程的后续任务也在稳步推进。在嫦娥六号成功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后,嫦娥七号与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联合北京与安徽两地的团队,开展嫦娥七号科普载荷的研制。
这一科普载荷的创意源自长沙的小学生,他们提出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在月球上实现旗帜的飘扬。这一创意得到了科研人员的认可,并计划在嫦娥七号任务中实施。如果计划顺利,这将是月球表面第一面飘动的旗帜,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热情与兴趣。
中国的商业航天领域也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新年伊始,商业火箭与商业卫星公司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浙江嘉兴的蓝箭航天火箭制造基地,科研人员正在组装和焊接火箭舱段,为朱雀三号火箭的首飞做准备。
2025年,中国将有多款商业液体火箭迎来首飞,同时卫星互联网、商业遥感等星座也将大规模部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银河航天研制的大气探测遥感卫星正在进行测试,计划于年内发射升空。这些项目的推进,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