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这一源自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逐渐演变成为一项重要的庆祝活动。据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记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寺院会准备名为腊八粥的五味粥供僧侣和善男信女享用。自此,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寻常百姓家,都会制作腊八粥以庆祝腊八节。
腊八粥,又被称为七宝五味粥、佛粥或大家饭,传说喝了此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也被称为福寿粥、福德粥。尽管这一节日在北方尤为盛行,南方相对较少提及,但对北方人而言,腊八节是年前的一个重要节日。
腊八节喝粥的习俗起源于佛教故事。相传释迦牟尼在出家修道时,经历了六年的苦修,身体极度虚弱。他意识到苦修并不能真正悟道,于是决定改变修行方式。此时,两位牧牛女用牛奶熬制成乳糜供奉给他,他食用后体力恢复,精神焕发,最终在菩提树下静思48天,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为了纪念这一日子,僧侣们在每年腊月初八举行法会,并煮粥敬佛,同时将粥分给众人,寓意沾佛祖成佛的喜气,并得到祝福。这一习俗逐渐流传至民间,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腊八粥。
腊八粥的制作材料丰富多样,包括多种米类、豆类、果干类等食材。最早的腊八粥主要使用红豆,后来逐渐加入糯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腊八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北京雍和宫的腊八粥就加入了羊肉丁和奶油,粥面上还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等。
在家庭制作腊八粥时,食材的选择更加灵活,但通常都会包括米类、豆类和果干类。米类如糯米、大米、黑米等;豆类如红豆、绿豆、黑豆等;果干类如红枣、桂圆、花生等。老舍曾形容腊八粥是小型农业展览会,足见腊八粥食材的丰富多样。
制作腊八粥时,有几个小窍门需要注意。首先,不易煮熟的食材如米和豆类应提前浸泡,这样煮粥时更易熟且口感细腻。其次,泡米和泡豆的水不要丢掉,一起倒入锅中,以保留营养成分。如果使用电压力锅或电饭煲煮粥,则可以将浸泡好的食材一同放入锅中,按下煮粥键即可。最后,快煮熟前再加入枸杞和冰糖,煮好后保温半小时,腊八粥的口感会更加浓稠。
腊八节不仅仅只有腊八粥,还有腊八蒜、腊八醋等美食。在北方,人们习惯将剥好的大蒜放入瓶中,倒入醋,经过腊八泡制后,蒜会逐渐变绿,辛辣感减弱,酸味增加,成为过年时吃饺子的绝配。陕西关中地区在腊八节会吃腊八面,用多种食材制作的臊子拌面,热乎乎地来上一碗,既营养又暖和。
在安徽黄山等地区,腊八前后家家户户还会晒制腊八豆腐,用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色泽温润,入口松软,是一道独特的民间风味。
腊八粥不仅美味,还富含营养,有助于暖胃消寒、健脾养血。正如作家王蒙所说,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各种食材汇聚一锅,熬制时满室温暖芬芳,入口时则让人心生愉悦。腊八节的到来,也预示着过年的序幕即将拉开,人们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