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断臂求生,毅然甩掉大润发,转型之路能否柳暗花明?

   时间:2025-01-04 00:01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阿里巴巴集团近日正式宣布,已将其在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即约78.7%的股份,出售给德弘资本,交易金额最高可达约131.38亿港元。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高鑫零售,即知名连锁超市大润发背后的这一重大变动后。

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高鑫零售的港股股价暴跌超过21%,市值较其2020年高峰时期的1000亿港元缩水了近85%。这一剧烈反应凸显了市场对于阿里巴巴此番动作的敏感与不安。

阿里巴巴与高鑫零售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阿里巴巴斥资224亿港元购入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三年后更是追加投资280亿港元,持股比例增至约72%,成为其第一大控股股东。彼时的大润发被誉为“超市一哥”,其盈利能力备受瞩目。

然而,近年来随着零售业的整体下滑,高鑫零售的市值也大幅缩水。阿里巴巴此次出售所持有的股份,如果按照其投入的成本计算,将面临近370亿港元的巨额亏损。尽管如此,阿里巴巴仍然决定割肉离场,这被外界解读为对传统实体零售业务已失去信心。

事实上,阿里巴巴近年来一直在调整其业务布局,尤其是在新零售领域。在张勇时代,盒马、银泰、大润发等线下业态虽然被纳入阿里的战略版图,但并未能如愿成为核心驱动力。随着蔡崇信明确表示传统实体零售业务非阿里核心业务,以及吴泳铭时代的到来,阿里剥离线下、回归电商的战略愈发清晰。

阿里巴巴此番出售高鑫零售,不仅反映了其战略调整的决心,也凸显了电商零售、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消费模式对传统零售业的巨大冲击。随着网购成为年轻人的消费主流,传统大卖场和超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高鑫零售自2020年股价达到顶峰后,连续三年业绩均为净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传统零售业务由于房租、成本、员工等高昂支出,难以在价格上与网购竞争,这也是众多传统零售商纷纷寻求转型升级的原因之一。

然而,阿里巴巴的财务数据显示,其账上仍有数千亿的现金储备,因此出售高鑫零售等资产并非出于资金压力。相反,这可能是阿里巴巴进一步聚焦电商+AI领域,加速业务整合和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鑫零售也在积极寻求自救之路。在最新的财报中,高鑫零售公布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中期业绩,其中归母净利润实现了2.06亿元的扭亏为盈。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高鑫零售在业态创新上的积极探索。

高鑫零售推出了“小润发”、“盒小马”等新型业态,对多家门店进行改造升级,并学习山姆、开市客等会员店模式,加速扩张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店等第二增长曲线。高鑫零售还推出了大拇指“超省”系列自有品牌商品,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尽管当前零售行业处于市场低迷期,但仍有不少企业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升级实现逆势增长。胖东来主打服务、山姆主打质价比,各有各的特色。只要传统零售商能够解决产品的安全、品质与信任度等关键问题,并不断创新业态模式,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零售业作为永远的刚需行业,其模式永远处于变革之中。阿里巴巴的此番动作,不仅是对自身战略的调整,也是对整个零售行业变革趋势的深刻反映。未来,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零售业必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