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在2024年继续保持其炽热态势,成为科技行业的焦点。回溯至2023年,ChatGPT的问世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年间,人工智能已以多样化的形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模型端,OpenAI曾经的高高在上已然成为过去。多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新模型开发上投入巨大,但回报却逐渐显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算力与数据的瓶颈,使得业界普遍认同的Scaling Law——即模型性能与计算量、模型参数量、数据大小呈幂律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遭遇挑战。
尽管如此,OpenAI在2024年中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GPT系列快速迭代。5月13日,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在短短三十分钟内发布了四项功能,其中GPT-4o作为原生多模态模型,一举“屠榜”。9月,OpenAI又推出了o1,该模型在响应前会进行深度思考,尝试不同解决方法并自我纠正错误,展现出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强大能力。12月,最新的推理模型o3及其轻量版o3-mini问世,在编码、数学和科学问答上取得显著提升,完成了对ARC-AGI基准的突破。
然而,尽管OpenAI的新模型不断推出,但用户的实际体验却未能再现ChatGPT问世时的惊艳。同时,高昂的成本也让个人和企业用户望而却步。以o3为例,人工解决ARC-AGI任务的价格约为每项任务5美元,而o3在低推理模式下完成每个任务则需花费17-20美元。
在OpenAI的“光环”逐渐暗淡之际,其他AI企业的大模型却迎头赶上。Anthropic推出了Claude 3系列,并不断升级优化;meta推出了Llama 3.2 AI模型及其量化版本;谷歌的Gemini也在母公司的支持下快速迭代,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场景中。在国内,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大厂以及新兴的“六小虎”们同样在进行着快速迭代。
OpenAI的市占率因此降低。据Menlo Ventures调研数据显示,与2023年相比,OpenAI在闭源模型中的先发优势已削弱,企业市场份额从50%降至34%,丢失的市场份额主要被Anthropic和谷歌拿下。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在发布demo时,Sora以精细的画质和长达一分钟的输出时间惊艳四座,但正式开放后却让用户失望,生成内容与已有文图生视频应用相差无几,且订阅价格高昂。
在应用端,随着各大AI企业在模型端的持续发力与成熟,AI应用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据Sensor Tower发布的《2024年AI应用市场洞察》显示,1-8月全球AI应用下载量同比增长26%至22亿次,内购收入激增51%至20亿美元。ChatGPT在收入榜、下载榜与活跃用户榜均居首位,Chatbot应用、图片编辑应用与AI陪伴应用也备受用户青睐。
AI陪伴式产品如Character.AI与Talkie AI的用户黏性更高,平均每日会话次数和时长远超ChatGPT。同时,医疗机器人、生物医学影像、数字疗法等全新技术已应用于尖端治疗中;个性化学习、智能教学助手等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并不罕见;能源领域中的调配管理与优化、故障预测与维护系统也已投入日常使用。可以说,2024年的人工智能正在将触手伸向几乎所有的传统或非传统行业中。
在商业化方面,C端市场主要采用订阅制变现方式,国内外AI产品的收费方式大同小异。而在B端市场,按Tokens/API接口调用次数收费是大多数大模型厂商的选择。中国云厂商自今年5月起就开始了大模型推理算力价格战,每token的价格不断刷新新低。未来,B端AI商业化或将像云时代的竞争一样,随着基础模型的优化与算力芯片的迭代而逐渐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