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自然博物馆内,一场科学与艺术的盛宴悄然绽放,为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展体验。近日,两大展览——“进化:龙变鸟科学艺术展”与“蝶恋花:昆虫的生存艺术展”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将持续至2025年4月,覆盖元旦与春节两大节日。
走进“进化:龙变鸟科学艺术展”,仿佛穿越了亿万年的时光隧道。展览巧妙地将古生物科学与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相结合,展示了30幅细腻的工笔国画作品及十多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标本。通过“演化证据——从龙到鸟的进化”与“喓喓古虫——恐龙时代的昆虫”两大主题板块,观众得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揭开恐龙飞天变鸟的神秘面纱,感受生命进化的奇妙与伟大。
而另一场展览,“蝶恋花:昆虫的生存艺术展”,则是一次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完美交融的跨界尝试。展览中,16块精致的昆虫化石模式标本、16幅用矿物颜料精心复原的昆虫画作、16首充满诗意的“蝶恋花”诗词、16幅优雅的扇面书法作品以及16方精巧的古意印章,共同构成了一个穿越亿万年时光的昆虫时空画廊。在这里,观众可以深刻体会到生命科学与绘画艺术、诗词艺术、书法艺术的和谐共生。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大展览不仅生动诠释了自然与生命科学的奥秘与魅力,也是山西自然博物馆在教育功能拓展和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跨界展示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开幕式上,太原理工大学地质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省经贸学校与自然博物馆签署了馆校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自然科学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
山西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康志帅强调,共建“馆校合作”模式是博物馆践行科普教育责任的具体体现。未来,博物馆将加强与省内外各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为山西省自然科学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博物馆原馆长贾跃明指出,这两大主题展览不仅能让观众受到科学的启迪,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化石作为地球生命演化的珍贵遗存和直接证据,与美学上的艺术创意、文学上的妙笔生花以及哲学上的思想理辩相结合,以人文艺术的形式对自然科学进行叙事展演,这在中国无疑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