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价格战白热化:叶酸仅3分,西格列汀1毛8,低价只为保住市场?

   时间:2024-12-25 11:08 来源:天脉网作者:江紫萱

国家药品集采再现激烈价格战,多药品价格降至冰点

在近期举行的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悄然上演。从叶酸、阿司匹林肠溶片到间苯三酚注射液,多种药品的价格被砍至极低,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与前几次集采相比,此次参与的药企降价态度更为坚决,部分品种的降价幅度甚至超出了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药企巨头如默沙东、辉瑞、拜耳等,在这一轮集采中纷纷选择退出,面对国内企业“极限报价”的冲击,这些曾主导市场的原研药企显得力不从心。而国内药企虽然凭借成本优势中标,但利润的大幅压缩也引发了外界对药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的担忧。

然而,国家医保局对此表示,集采并未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而是挤压掉了虚高的价格水分和“灰色地带”。业内人士也指出,产品质量是药企的生命线,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付出惨重代价。因此,企业会通过提高规模和效率来降低成本,而不是牺牲质量。

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了十批国家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了435种药品。通过集中采购,大批过专利期的经典“老药”得以由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供应全国。本次集采的竞争尤为激烈,不仅参与企业和产品数量创下历史之最,降价幅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以间苯三酚和西格列汀为例,这两个品种的竞争尤为激烈。间苯三酚共有35家获评企业参与竞标,最终仅有9家企业成功中标,淘汰率高达四分之三。其中,四川海梦智森生物报出了0.22元/支的超低价,降幅达92.36%。西格列汀则从33家企业中“卷”出了9家,单片最低拟中选价格不到0.18元,降幅同样惊人。

集采价格大幅探底的背后,是激烈竞争和政策变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参与集采的产品数和企业数激增,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本轮集采取消了此前50%降幅保底规则,迫使企业不得不在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将价格“探底”,以确保中标。集采规则的变化也更加注重供应保障和药企竞争程度,进一步控制价差。

在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B证企业成为此次集采中的一大看点。这些企业需要委托生产,因此在近年来监管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普遍采取了激进报价。以中标产品最多的B证公司杭州沐源生物为例,其在多个品种上报出了次低价或第三低价。业内人士认为,第十批集采或将成为B证企业的“最后一舞”,它们只能放手一搏,中标只为止损。

然而,低价并不意味着低质。国家医保局表示,集采将有效提升患者用药质量,促进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广泛替代未过评药品。同时,改善用药结构,推动患者用药提质升级。虽然部分拟中选药品的价格已低至可能无法覆盖基本工业成本,但尚未有明确证据表明低价药品的质量或安全存在问题。

对于药企而言,产品质量是生命线。无论A证还是B证企业,如果仅仅想靠压缩质量来争取利润,基本不可能逃过监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因此,低价中选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牺牲质量。相反,企业需要通过提高规模和效率来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此次集采还加剧了行业洗牌。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或竞争力不足的企业逐步被市场淘汰,而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的药企则通过集采扩大市场份额。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在未来可能进一步显现。对于药企而言,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尽管集采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和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集采对于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提高患者用药质量、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集采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深化,相信将会有更多优质、低价的药品进入市场,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用药体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