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途中,月球始终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目的地。最近,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揭示了月球磁场演化历程中的一个全新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在约28亿年前曾发生显著反弹。
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首个关于月背古磁场的信息,更为理解月球磁场如何随时间演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长久以来,地球因其强大的磁场而备受瞩目,这个磁场如同一个天然的屏障,保护着地球免受宇宙射线的侵袭,为生命的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月球,这个地球的近邻,也曾拥有过类似的“磁场发电机”。
探索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过程,对于深入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热演化历史以及表面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由于月球样品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科学家们对于月球古磁场的了解一直较为有限。
如图所示,通过“嫦娥六号”带回的玄武岩样品中的磁场记录,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在约28亿年前,月球上曾存在一个相对活跃的磁场发电机。这一发现无疑为月球磁场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篇章。
卫星观测和月表实测结果显示,如今的月球已不再拥有全球性的偶极磁场。而此前,由于月球样品的局限性,科学家们所掌握的月球古磁场强度数据主要集中在约30亿年前,对于月球磁场中晚期的演化过程则知之甚少。更这些数据均来自月球的正面样品,月背的古磁场情况几乎是一片空白。
月球表面磁异常的分布以及历次月球探测任务的着陆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月球磁场的复杂性。而“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和样品采集,无疑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填补月球古磁场研究中的空白。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嫦娥六号”玄武岩记录的古磁场强度与基底岩浆洋模型产生的场强最为吻合,但科学家们也不排除其他方式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提供补充能量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空白,还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
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自然》杂志的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研究,研究团队对人类首批月球背面玄武岩进行了严谨的古地磁分析,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准的数据。这一发现无疑将推动月球磁场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