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天文学家揭秘“四体”恒星系统,探索宇宙起源新突破

   时间:2024-12-17 08:05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在浩瀚的宇宙探索之旅中,一群青年天文学家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执着,揭开恒星形成的神秘面纱。37岁的吕行,一位从物理学跨界至天文学的青年研究员,以他网购的3D打印星系手办为引子,展现了他对天文学的痴迷。这张照片,由实习生俞佳一拍摄,记录了吕行与他心爱收藏的瞬间。

“我们都是星尘。”这句天文学界的“口头禅”,不仅是天文学子心中的信念,也是吕行及众多青年天文学家投身科研的初衷——探索人类起源的终极奥秘。恒星,尤其是大质量恒星的诞生,一直是国际天文学研究的热点。若能解开这一谜团,找到类似太阳、适宜人类居住的恒星,科幻中的“太空移民”或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由刘铁研究员领衔的一支青年团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际天文学界崭露头角。自2019年以来,这个不足20人的团队已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50篇学术论文。最近,他们更是在恒星形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个正在形成的“四体”恒星系统,比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场景更为复杂。

这个团队利用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ALMA望远镜,对猎户座普朗克银河冷团块进行了深入观测,首次捕捉到了“星前云核”形成前的“恒星胚胎”,即孕育中的“恒星宝宝”。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恒星胚胎的分裂现象,还为恒星早期演化及双星、多星系统形成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团队成员顾琦烙博士表示,观测星星就像买彩票,既需要夜以继日的积累,也离不开运气的眷顾。申请望远镜观测时间需要经历严格的评估流程,而即便成功申请,也可能因天气原因而功亏一篑。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这群天文学家的心态却异常平和。“想想自己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有啥好纠结的?”张遂楠博士笑道。

在上海天文台,这群青年天文学家不仅专注于科研,还热衷于天文科普,致力于推动我国亚毫米波段望远镜的自主建设。刘铁团队与上海市的多所学校及社区合作,通过科普讲座、慕课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天文学的热爱。

刘铁认为,天文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计算机、机械工程等技能。他的团队中不乏来自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共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如今,随着观测设备的不断进步,天文学家们无需再翻山越岭,只需为望远镜制定运行脚本,即可远程观测和分析数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变得轻松。相反,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观测任务。

在刘铁团队的推动下,我国亚毫米波段望远镜的自主建设项目正在稳步前进。吕行博士表示,他的研究方向——银河系中心极端环境下的恒星形成过程——正是得益于高水平观测设备的建成才得以开展。未来,随着更多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我国天文学研究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