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To B战场:云大厂吃肉,AI创业公司艰难求生?

   时间:2024-12-11 11:05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在AI大模型的激烈竞争中,各家公司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而市场的天平似乎正逐渐倾向那些拥有强大云资源的巨头。近日,一场关于AI大模型To B市场格局的讨论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智谱等AI创业公司虽然也积极参与,但往往只能作为“陪跑者”。面对百度、阿里、腾讯和字节等巨头的围剿,它们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上,以大模型为关键词的中标数量约有200条,其中四大云厂商中标数量达98个,占总订单量近50%,金额更是高达11.12亿元。

AI公司似乎陷入了一个自证的怪圈,不断通过发布会和新产品来吸引B端客户。然而,在云大厂面前,它们的努力显得苍白无力。云大厂不仅拥有碾压性的算力价格优势,还能将大模型功能与云、数据库和SaaS等打包进解决方案,从而摊平成本并增加谈判筹码。客户对云厂商的路径依赖性也使得AI创业公司难以切入市场。

更为严峻的是,云厂商在To B市场也打起了价格战。他们以更低的价格拿下订单,使得AI创业公司的先发优势逐渐褪去。服务同质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AI公司与大厂之间的差距变得不甚明显,甚至在某些方面被超越。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各云大厂已经将AI和大模型提升至战略层面。阿里云通过MaaS概念,以大模型和AI产品带动云收入,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百度则更加激进,将重心放在了大模型和AI应用上,通过主动接触创业公司等方式拉动文心模型的token调用量。腾讯则相对保守,更倾向于在形势明朗后再进入市场,但也在积极探索将AI融入生态的方式。

在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国大模型市场中,云厂商凭借其在G端市场的渠道、经验和客户优势,迅速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他们按照之前的流程,将SaaS、云换成了大模型、Agent,不断拿下订单。据统计,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和火山云在大模型相关中标情况中均表现出色,但云大厂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激烈。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AI创业公司却只能艰难求生。他们往往只能在大厂围攻下拿到一些单项能力的订单,如多模态、大模型训练调优等。这些订单虽然能够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收入,但面对云大厂的强大实力,他们的生存空间仍然十分有限。

云大厂还通过压低价格来争夺市场。在一些项目中,他们甚至以不到友商一半的价格拿下订单,使得AI创业公司的报价变得毫无竞争力。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使得AI创业公司的生存状况更加艰难。

在这场AI大模型的竞争中,云大厂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他们凭借强大的云资源、丰富的经验和客户优势,迅速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AI创业公司则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寻找自己的突破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