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海南举办的2024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前重庆市市长、第十八届中央委员黄奇帆就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发表了主旨演讲,揭示了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制造业升级的基础,更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他强调,要抓住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他进一步阐述,新质生产力的推进应围绕五大新兴产业,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核心。
黄奇帆分享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各国GDP增长的主要板块。以美国为例,1950年服务业占GDP的4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10%,而到了去年,服务业占比提升至80%,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更是达到了约50%。其他发达国家和G20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大多在40%-50%之间。相比之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从1980年的不到10%增长至目前的27%,并有望在2050年达到40%-45%。
黄奇帆还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大量中小企业的参与,涉及物流、金融、数字化、采购和跨境贸易等多个环节;第二种是像格力、海尔这样的龙头企业,全面掌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第三种是苹果、高通和英伟达等拥有“生产性服务业灵魂”的链头企业,它们将制造业产业链和生产性服务产业链分离,自己专注于后者。他特别提到,华为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链头企业的代表,其20多万员工不直接参与制造,而是通过代工合作实现轻资产运营,专注于创新和人才投入。
黄奇帆指出,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劳动力、资金和矿物资源等传统要素,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无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创新为核心,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创新。
黄奇帆还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在贸易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就必须抓好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的基础正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他指出,中国服务贸易占比目前仅为12%多,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5%,更低于欧共体等发达国家的40%和美国的30%。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主要是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发展自身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改变中国的贸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