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IP衍生品热下,厂商更关注长线运营与IP价值提升?

   时间:2024-12-04 11:18 来源:天脉网作者:江紫萱

近期,资本市场的一波波动使得“谷子经济”这一概念迅速升温,特别是在游戏行业,尤其是热门二次元游戏领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媒体广泛报道指出,尽管谷子经济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出现领军企业,但市场对其潜力充满期待。然而,也有声音认为,资本市场的波动与主打谷子经济概念的企业当前业绩增长并不完全同步。

过去,游戏行业更多探讨的是IP衍生的线下可行性,而现阶段的谷子经济对于游戏厂商来说,其价值远非市场狂热炒作所能概括。面对资本市场的风向变化,游戏厂商们需要保持警惕,因为对于它们而言,持续培育IP才是更为长远的战略考量,而非短期的变现。

数据显示,我国二次元及其衍生市场在2023年达到了2219亿元,其中周边及衍生市场占据1024亿元。二次元市场已经从单一的内容产业拉动,转变为内容产业与周边衍生产业双向驱动。预计到2029年,二次元产业规模将增长至59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8%。同时,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人。

在这一庞大的市场潜力面前,游戏IP衍生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攀升。据伽马数据报告,2023年游戏IP衍生品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2019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即便是在游戏产业整体负增长的2022年,IP衍生品市场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

游戏厂商之所以积极投入IP衍生品的开发,并非单纯为了变现,而是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更好地反哺IP价值,提升游戏产品的收入。由于游戏本身具有强大的变现能力,游戏厂商在创造新IP的同时,也在通过衍生品来增强IP的品牌影响力。

游戏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及长线运营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游戏厂商大力发展IP衍生的重要因素。通过线下环境的品牌曝光,游戏厂商希望能够帮助线上游戏产品保持稳定运营,进而增加IP价值,为后续系列游戏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轻用户消费需求的变化,IP衍生品的发展逻辑也在发生变化。过去,衍生品往往需要依赖游戏流水来输血,而现在,通过节约成本和有效线下变现,衍生品业务甚至能够形成自我循环。

今年,线下快消品与知名游戏IP联动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种刷脸效应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还通过线下互动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相关研究显示,现场互动后,77%的参与者对品牌信任度有所提升,参与线下活动的用户实际消费比例超出营销人员预测值23个百分点。

面对用户付费意愿下降和降肝减负的趋势,游戏厂商通过线下品牌曝光来包围线上长线运营,以稳定用户基础并提升IP价值。根据调研,约8成的企业希望通过IP衍生品来提升粉丝粘性和IP知名度,而IP联名、纪念款/限定款是较多企业认可的方式。

IP衍生品已成为游戏长线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展是必然趋势。然而,对于游戏企业来说,衍生品及线下活动的商业变现并不会在短期内带来显著提振,产品的变现能力和IP价值才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