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如“鬼屋”、“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等充满刺激与惊悚元素的娱乐活动,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些活动不仅为参与者带来了极强的沉浸感和娱乐价值,还被一些人视为一种解压的方式。近日,有观点称这类“娱乐性恐惧”活动可能对身体健康有益,甚至能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它究竟是否站得住脚呢?
据悉,这一观点源于丹麦奥胡斯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团队发现,参与“鬼屋”等娱乐活动有助于降低某些个体体内的炎症水平。在该研究中,113名成年人被邀请参与高强度的鬼屋体验,同时监测他们的心率和主观恐惧感受。研究结果显示,在22名原本存在低度炎症的参与者中,有18人在活动结束后的三天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有所下降,这表明娱乐性恐惧体验或许能够减轻免疫反应。尽管结果并未达到统计显著性,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与动物实验结果相吻合,提示急性压力可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响应。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心境障碍科副主任医师汤浩表示,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娱乐性恐惧”并非一个专业术语。然而,近年来,“鬼屋”、“密室逃脱”以及微恐的“剧本杀”等活动因其安全而富有刺激性,受到了广泛欢迎。他认为,这种在安全范围内的“急性恐惧”能够触发人体的急性应激反应,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以及警觉性提高,类似于准备应对威胁时的生理反应。
汤浩进一步指出,长期处于应激或压力状态下,人体可能会出现慢性低度炎症。这种炎症与通常所理解的“发炎”不同,它并不伴随明显的症状,但会导致免疫学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慢性低度炎症与多种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密切相关,同时还会对个体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娱乐性恐惧通常只是短暂地触发这种应激反应,从而在可控的“压力”暴露后,能够短暂地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调动代谢资源,激活免疫系统,并降低炎性标志物水平。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应激能力和心理弹性,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尽管如此,专家也提醒公众,在追求娱乐性恐惧带来的健康益处时,需要掌握好度。汤浩建议,对于从未接触过类似活动的人来说,应充分了解并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避免一开始就选择刺激强度过大的游戏。如果个体已经处于明显的抑郁或焦虑状态,在参与相关活动时也应格外谨慎,以免加重情绪问题。他还提到,时间节点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例如,在晚上睡觉前观看恐怖电影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扰乱整个作息节律。因此,娱乐性恐惧活动应因人而异,注意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