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座谈会,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会上,官方正式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勾勒出未来北斗系统发展的宏伟蓝图。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着手建设下一代北斗系统。这一新系统将具备“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的特点,为全球用户及其他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提供地表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性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下一代北斗系统将在星座架构上进行优化,形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时空基准维持精度和自主运行能力,从而持续提升服务性能。同时,还将建设高效集成的一体化地面系统,实现资源的弹性调度、数据共享和业务连续运行。
在用户终端方面,下一代北斗系统将覆盖从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包括与其他不依赖卫星的定位导航授时手段融合的终端,为用户提供多场景、高精度、智能化的使用体验。这一创新将极大地拓展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规划还明确了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的具体时间表:2025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进行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组网卫星,最终在2035年完成整个系统的建设。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已在今年9月正式收官。随着第59颗、60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北斗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座谈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中国将加快推动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建设发展,并加大对不依赖卫星的多种定位导航授时手段的技术攻关。他强调,到2035年前,中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全国首款国民级北斗卫星通信终端“北斗信使·灵犀版”也于近期发布。这款终端集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部能力,能够在无网络区域实现最快5秒的精准定位,并与外界进行双向通信。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将大幅降低北斗卫星通信的使用门槛,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通信体验。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已同意正式筹建国家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北)。该中心将建成中部地区第一座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导航产品抗干扰试验平台、高精度时间标准(大区级)和国内首个支持NTN的OTA暗室,为下一代北斗导航产品和融合定位产品提供技术基础服务。
这一系列的举措和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下一代北斗系统的逐步建设和完善,中国将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