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贵州,一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以其卓越的观测能力,引领着国际脉冲星研究领域的新突破。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最新消息,FAST自启动调试以来,已成功发现超过一千颗脉冲星,这一数量超越了同期全球其他望远镜的总和。
脉冲星,这一宇宙中神秘的天体,是中等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坍缩而成的极端致密星体。它们通过不断发出电磁脉冲信号,成为了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窗口。FAST望远镜自2017年首次发现脉冲星以来,国内科研团队利用其对银河系盘区进行了深入的脉冲星快照巡天观测,成功揭示了750余颗脉冲星,涵盖了偶发脉冲星、毫秒脉冲星以及脉冲星双星系统等多种类型。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表示,银河系盘区是恒星密集的区域,大量的恒星在这里演化并最终形成了脉冲星。FAST望远镜的高灵敏度观测,不仅发现了大量脉冲星,还揭示了一些具有奇特辐射特征的脉冲星,这些脉冲星仅偶尔发出脉冲信号,为解决脉冲星辐射这一长达半个世纪的难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除了脉冲星研究,FAST望远镜在快速射电暴、中性氢、纳赫兹引力波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重要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发现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和捕捉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这些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射电天文领域的地位。
脉冲星作为揭示宇宙奥秘的天体物理“实验室”,记录了恒星演化的重要信息。科研人员表示,如果能发现一些奇异的脉冲星,如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或自转周期极快的脉冲星,甚至可能会颠覆人类对经典物理的认知。FAST望远镜的观测成果,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大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指出,脉冲星坍缩后虽然半径仅约10公里,但其质量却比太阳还要大。这种极端致密的天体,其内部的密度和压力之大,已经超过了核物质,甚至将原子核压碎。通过研究脉冲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在极高密度下粒子物理的基本规律,这对于推动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科研人员将继续利用FAST望远镜进行更深入的观测和研究,希望发现更多奇异的脉冲星,揭示更多宇宙奥秘,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