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由企业家钟睒睒引发的舆论风波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其中张一鸣及其创立的抖音平台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之一。据观察,相较于其他平台,抖音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尤为激烈,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以多家主流媒体在抖音发布的内容为例,其转发、评论及点赞数量普遍高于微博、快手及视频号等平台数倍之多。部分媒体甚至使用了“垃圾平台”等醒目字眼作为封面标题,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场的紧张氛围。
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有趣的逻辑悖论:尽管钟睒睒公开指责张一鸣纵容抖音对其进行攻击,但在帮助他反击张一鸣的舆论浪潮中,抖音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张一鸣即便在自己的平台上,也难以逃脱被公众审视和批评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并非仅在钟睒睒事件中表现出这种“回旋镖”效应。例如,网红主播辛巴此前公开怒怼张一鸣的直播片段,至今仍在抖音平台内广泛传播,部分视频点赞数已破万。
张一鸣是否选择回应这些批评,无疑是他个人的选择。然而,即便是在他亲手打造的平台上,他也无法避免被公众审判的命运。与此同时,钟睒睒虽然声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在这波短视频的评论区中,支持他的声音却最为密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昆汀电影中的讽刺与反转。
事实上,算法作为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段代码,不具备主观意志或意图。它之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得像“墙头草”,主要是因为其运作原理在于推动用户广泛参与的话题。钟睒睒也意识到,平台需要反面角色来推动叙事,这是社会议程的普遍现象。
尽管算法的改进无疑是必要的,但将算法视为具有煽风点火意图的“罪魁祸首”则是一种误解。算法的推荐机制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行为的投射,政策监管、技术创新及平台治理才是改善算法的有效途径。
钟睒睒在媒体会上炮轰了多个对象,包括直播带货和低价竞争等,但张一鸣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再次证明了在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被公众评价的命运。
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看,媒体的中立性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其他媒体的多元观点供给。只有多家媒体共同竞争,才能确保避免舆论被操控和信息茧房的形成。此次事件中,各大主流平台均参与了讨论,展现了公共性的一面。
尽管有人担忧抖音会成为一个单向控制的平台,但事实上,抖音在短视频市场的份额已经逐渐受到其他平台的挑战。快手的日活用户人均访问时长已与抖音相差无几,微信的视频号也在迅速崛起。
在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不同平台之间的互相监督和批判有助于形成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舆论氛围。因此,尽管钟睒睒与张一鸣之间的争端引发了广泛争议,但这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反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