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佘山之巅,隐匿着时光的天文瑰宝——上海天文博物馆,这座融合了百年历史与现代科技的殿堂,正静静地诉说着中国天文学的辉煌篇章。它坐落在平均海拔仅4米的上海,却傲立于99米高的佘山山顶,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范。
上海天文博物馆,前身为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台,现归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这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天文学史上的诸多“首次”。值此开馆20周年之际,它再次吸引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目光。
步入博物馆,一座典型的19世纪末法式建筑映入眼帘,房间宽敞,高达4.8米,壁炉保存完好,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韵味。更令人惊叹的是,屋顶上的瓦片竟是从法国马赛远道而来,历经百年风雨,依旧熠熠生辉。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无疑是中国近代第一台大型天文望远镜——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这台望远镜曾是亚洲之最,其穹顶直径达10米,可全方位旋转,天窗亦可开启。双筒设计使其既能观测又能拍照,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包括中国最早的光学望远镜拍摄的月球照片、首次用望远镜拍摄的日食以及两次观测哈雷彗星的壮举。这些珍贵的天文底片,如今已被数字化保存,成为永恒的记忆。
除了望远镜,博物馆还珍藏了用这台望远镜拍摄的7000余张天文底片,以及能自动记录恒星过子午线时刻的帕兰子午仪。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我国天文观测事业的蓬勃发展。
上海天文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致力于天文科普教育。上世纪50年代初,尽管交通不便,人们仍趋之若鹜,只为一睹星空之美。如今,博物馆经过大规模升级改造,百年望远镜再次焕发光彩,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观测体验。今年暑假,已有数百个家庭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观星记忆。
作为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的负责人,汤海明深知,要让更多人驻足于此,除了展示历史文物,还需增加互动性和科技感。他透露,博物馆正考虑将上海天文台在“探月”“探火”“北斗”等任务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呈现给观众,并利用多媒体和虚拟展示技术,普及更多天文知识。
上海天文博物馆,这个融合了历史、科技与教育的场所,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位热爱星空的朋友,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