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中,新兴车企往往面临长期的财务亏损,这一规律几乎成为了行业的共识。以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蔚小理)为例,它们在造车道路上摸爬滚打近十年,其中仅有理想汽车在历经七年多的亏损后,才开始实现盈利。而蔚来和小鹏,至今仍未能摆脱亏损的阴影。
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盈利之路同样漫长,前者历经16载春秋,后者也耗时十多个年头,才迎来盈利的曙光。然而,这样的常规似乎即将被一家新兴车企打破——雷军的小米汽车,有可能在成立仅一年后,就实现盈利。
小米汽车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出色的市场表现和成本控制。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小米汽车在二季度交付了27307辆SU7,汽车业务营收达到64亿元,尽管毛利率仅为15.4%,但毛利润已高达9.9亿元,平均每辆车贡献毛利润约3.6万元。尽管该季度亏损18亿元,但这一数字主要受到研发、销售、行政开支以及建厂折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进入三季度,小米汽车的表现更加亮眼。交付量增长至39790辆,营收跃升至97亿元,毛利率也提升至17.1%。这意味着,该季度的毛利润达到了16.6亿元,较二季度增长了66%。尽管亏损额仍高达15亿元,但总开支已攀升至31.6亿元,显示出小米汽车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在积极投入资源以支持未来发展。
小米汽车若要实现盈利,关键在于提高毛利率并控制开支。从当前的数据来看,如果四季度的开支能够维持在三季度水平,即31.6亿元左右,那么只要汽车业务的毛利润超过这一数字,小米汽车即可实现盈利。按照三季度的毛利率计算,小米汽车每台车的毛利润约为4.17万元,因此,四季度只需交付约7.57万辆车,即可达到盈利的门槛。
考虑到小米汽车交车量的上升趋势以及毛利率的潜在增长空间,四季度实现7.57万辆的交付量并非遥不可及。事实上,小米汽车有望在四季度交付6至7万辆车,若毛利率进一步提升,那么小米汽车在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即便四季度未能如愿盈利,小米汽车也将在明年迎来更加明朗的盈利前景,因为其明年的产能规划已达到30万辆,满载超负荷时更是能达到每年50万辆的产能。
雷军领导的小米汽车,以其惊人的速度和效率,正在改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盈利规律。交车仅一年时间,小米汽车就有望实现其他车企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达成的盈利目标,这无疑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