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航天事业再度迎来重要时刻,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圆满完成其太空使命后,按计划受控再入大气层,于11月17日21时25分上演了一场壮观的空中焚毁大戏。这艘飞船自今年1月17日发射升空以来,已在轨飞行了整整10个月,为中国空间站提供了宝贵的物资补给。
作为新一批次天舟货运飞船中的第二艘,天舟七号在设计与性能上实现了显著飞跃。与先前批次相比,其密封舱的货物装载空间从18.1立方米扩大至22.5立方米,装载能力则从5.5吨提升至6.7吨,整船货物装载能力达到7.4吨,上行载货比亦从0.51提高至0.53。这些改进意味着天舟系列飞船能够搭载更多物资,有力保障了航天员在轨生活的需求。
得益于这批新飞船的强大载货能力,中国空间站的物资补给效率显著提升,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频率也因此调整为每两年3艘。在天舟七号发射时,天舟六号的物资尚未完全消耗,两艘飞船的物资共同确保了3名航天员能在轨飞行约一年时间。这一改变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也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持续进步。
然而,天舟七号在完成使命后,并未像载人飞船那样安全着陆,而是选择了在大气层中焚毁。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首先,货运飞船的主要任务是运送物资,而非返回地球。因此,在设计上并未采用载人飞船那样的防热材料和结构,无法承受重返地球时的高温灼烧。其次,让货运飞船在大气层中焚毁,不仅处理了飞船本身,还一并销毁了空间站内的废弃物,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处理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天舟货运飞船选择了焚毁的方式结束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飞船返回技术上存在短板。事实上,中国已经成功掌握了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的技术,如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成功返回就是明证。天舟货运飞船之所以不选择安全着陆,更多是基于任务需求和成本效益的考量。
相比之下,美国的货运龙飞船则采用了可回收的设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载货能力,但为美国航天局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数据收集机会。然而,对于中国而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飞船设计方案,才是最为明智的决策。天舟货运飞船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前瞻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