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面临严峻老化挑战,漏气问题升级引发紧急关注
国际空间站,这一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尽管预计将在2031年退役,但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其老化问题已日益凸显,尤其是漏气问题,正将这座太空堡垒推向危险的边缘。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国际空间站的漏气情况愈发严重,美俄两国已紧急要求宇航员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漏气问题自五年前就已出现,但今年开始,漏气速度明显加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初曾强调宇航员没有直接危险,但最新报告却显示,漏气已成为国际空间站面临的最紧迫问题,甚至可能威胁到宇航员的人身安全。CNN指出,初步调查认为,问题可能出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与货运飞船对接口的转移通道上。
NASA国际空间站咨询委员会主席、前美国宇航员鲍勃·卡巴纳在一次直播会议上透露,NASA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在漏气原因及补救措施上存在分歧。NASA对“星辰”号服务舱漏气部位的结构完整性和潜在灾难性故障表示担忧,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则持不同意见,认为灾难性解体的风险并不现实。
据英国《每日邮报》援引NASA报告,国际空间站目前存在4处裂缝和50处令人担忧的隐患,每天的空气泄漏量超过正常标准的2至2.5磅。今年4月,空气泄漏速度一度达到每天约3.7磅。尽管俄罗斯宇航员已用密封剂和打补丁的方法覆盖了所有已知裂缝,但空气泄漏仍未停止,每天仍有部分空气流失。这引发了外界的担忧,俄罗斯多次尝试修补,但效果并不理想,可能表明国际空间站要么还有其他未知裂缝,要么情况正在恶化,新的裂缝正在不断出现。
NASA监察长办公室已将国际空间站的风险评估等级提升至最高。由于疑似裂缝非常小且肉眼不可见,周围又密布支架和管道,宇航员难以将工具伸入这些区域,增加了寻找漏点的难度。卡巴纳表示,美俄技术团队在判断漏气原因上也存在分歧。俄罗斯方面认为,国际空间站上的微振动导致舱壁金属疲劳而开裂;而NASA则认为情况更为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甚至可能是转移通道在地面制造时就存在材料或工艺瑕疵。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美俄双方均要求宇航员做好预防措施。存在泄漏问题的转移通道必须始终保持密封状态,仅在货运飞船与“星辰”号服务舱对接时临时打开。NASA还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载人“龙”飞船临时增加一个额外的“托盘座椅”,以备紧急撤离之需。这个“托盘座椅”位于原本用于装载货物的区域顶部,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为宇航员提供额外的座位。目前,这艘载人“龙”飞船已准备好搭载包括之前因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故障而滞留太空的两名美国宇航员在内的多名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漏气问题的后续影响不容小觑。如果漏气问题达到“无法维持”的水平,可能需要永久关闭有问题的舱段,这将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货物接收效率、高度和姿态控制。运行在近地轨道的国际空间站会因稀薄大气的阻力而逐步降低轨道高度,需要货运飞船定期为其实施轨道抬升工作。目前,这些工作主要由俄罗斯货运飞船负责,但如果“星辰”号服务舱的货运飞船对接口无法使用,将严重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轨道维持能力。NASA正在测试使用美国货运飞船执行这一任务,并已成功为国际空间站进行了首次轨道抬升。
国际空间站首次载人运行至今已有24年历史,部分舱段的入轨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像任何老化的航天器一样,国际空间站出现这样的维护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意料之中的。然而,其持续面临的漏气问题不仅引发了外界对其安全性的担忧,也考验着美俄在这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上的共识能力。尽管双方因国际关系的变化而面临诸多挑战,但仍需共同努力,确保国际空间站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