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机接口技术领跑,上海为何成为产业化首选地?

   时间:2024-11-18 08:30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在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和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张江协同聚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洪波教授带来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其团队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产品NEO,已顺利进入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绿色通道”。这一突破性进展预示着NEO即将在上海实现产业化,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洪波教授强调,他们研发脑机接口的目标并非与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竞争,而是切实解决患者的病痛。凭借多年的神经工程和脑机接口研究经验,洪波团队独创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创伤小与信号清晰持久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这一方案甚至早于Neuralink完成了患者的脑内植入。

据洪波介绍,目前,硬币大小的NEO已成功在首例植入患者的颅骨下、脑硬膜外安全有效地工作了12个月。这位患者不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了脑控抓握,自主喝水吃饭,准确率超过90%,还在上肢运动和感觉功能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此同时,Neuralink的首位植入者却遭遇了芯片电极大量移位、无法正常接收信号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了洪波团队半侵入式方案的优越性。

NEO植入患者体内

洪波教授特别感谢了学生在上海创办的博睿康公司,正是这家公司的努力,使得NEO的产业化成为可能。据悉,NEO即将完成从1.0到2.0版的升级,并计划于明年开始大规模临床试验。上海作为首选地,其集聚的生物医药企业和高技术创新公司,为NEO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新生态。

医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进入市场,需要经历材料、性能、工艺等多方面的完善。博睿康位于张江,这里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和创新氛围,无疑为NEO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最近,博睿康不仅完成了D轮融资,还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了NEO的全国第三例、上海首例临床试验植入手术,手术过程精准高效。

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现场

在大会开幕式的主论坛上,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挪威科技大学神经系统科学教授爱德华·莫泽也强调了抓住AI机遇,增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当前算法迭代迅速,算力成本降低,但高质量的生命科学数据仍是发展生物医疗领域AI大模型的瓶颈。

腾迈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骑和百图生科公司总裁邓永富对此表示赞同。他们指出,虽然算法和算力不断进步,但具有因果关系的高质量生命科学数据仍然匮乏。为了训练出优质的大模型,需要更多维度的数据支持,尤其是来自医学影像、病理、基因等不同领域的海量数据。

上海临床转化研究院总裁段琦则提出,具有问诊、导诊能力的大模型对数据的需求更是十亿甚至百亿级。他呼吁医疗机构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开放多年积累的高水平数据,以赋能大健康科研与产业。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也为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