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杯”赛事的多次评审经历中,宋军民深切体会到,随着技术设备的综合应用趋势日益显著,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机床装调维修工的比赛中,选手们不仅要精通机械与电气两个领域的知识,更需具备将两者融合运用的能力。
以机床装调维修工为例,宋军民指出,面对设备故障,过去机械与电气人员往往各自为政,相互推诿责任。但如今,随着职业技能人员综合实力的增强,他们已能够自主进行综合判断,无论是机械问题还是电气故障,都能迅速定位并解决。作为本届“振兴杯”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裁判长,宋军民观察到,在需要两人合作的赛项中,选手们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主动协助同伴,共同推进项目的完成。这一变化,不仅展现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更体现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钳工工种作为“振兴杯”的传统项目,近年来也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桩工机械分厂装配钳工陈增表示,过去钳工主要侧重于手工加工能力和模具制作,而现在则更加注重装调、最终成型以及动作的精准性。他提到,现在不仅要求设备通电后能转动,还要按照设定好的间隙和参数进行调整,并通过伺服电机对传动机构施加扭矩,实现平稳转动。这一变化,无疑对钳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年的钳工评审中,首次引入了数字化检测技术。这意味着选手们不仅要完成各个工序,还要确保每个步骤的精准度。陈增强调,手工加工的基本功只是第一步,参赛选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的心理素质。这种“一专多能”的要求,不仅符合现代化通用设备发展的技术需求,也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高标准。
在“振兴杯”的舞台上,这样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机床装调维修工和钳工等工种上,还贯穿于整个赛事的各个环节。宋军民认为,“振兴杯”大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它鼓励职业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这种趋势,不仅促进了职业技能人才的成长,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员工的综合技能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合作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这种“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职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现代化通用设备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过去的单一技能到现在的“一专多能”,从手工加工到数字化检测,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正朝着更加综合、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而“振兴杯”大赛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推动职业技能人才的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