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航天局的宣布下,我国海洋盐度探测卫星于11月14日清晨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次发射任务由长征四号乙遥五十三运载火箭执行,火箭飞行平稳,顺利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5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在此之前,我国主要通过海洋科考船和漂流浮标来收集海洋盐度数据,但这些方法的覆盖范围有限,观测连续性也不足。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填补这一空白,为全球海洋治理和维护海洋环境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海洋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该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一颗科研卫星,也被称为海洋四号01星。它配备了综合孔径辐射计、主被动探测仪等先进载荷,能够全天候、高精度地探测全球海洋盐度。这一技术的突破,将使我国拥有自主可控的海洋盐度数据源,极大地提升我国海洋预报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海洋盐度探测一直是海洋探测领域的难点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稳定、连续的高精度海洋盐度探测数据。据卫星研制团队介绍,卫星通过接收海面微波辐射亮温数据,进行反演计算来获取海洋盐度信息。然而,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海面温度、海面粗糙度以及人为信号等。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卫星采用了多种遥感器联合探测的方法,配置了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主被动探测仪和频谱监测仪,能够同步测量影响海洋盐度的各种要素。
卫星在太空中的工作方式如同中医对全球海洋进行“望闻问切”。它站在“太空视角”,对全球海洋进行大范围的连续观测,这是“望”。同时,卫星上的综合孔径辐射计和主被动探测仪能够“收听”海面微波信号,如同“闻”。频谱监测仪则负责“问”,它通过分辨信号的“音色”和位置,精准锁定干扰信息,帮助科研人员排除射频干扰。而卫星的主动动作,由主被动探测仪的主动仪器——L波段微波散射计完成,它通过向海面发射微波信号,测算后向散射系数,如同“切”海面的“皮肤状况”。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不仅能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间断地记录观测数据,而且每天可以获取全球70%以上的海洋盐度数据,每三天即可覆盖全球。为了确保卫星有充足的能源稳定工作,其工作轨道被精心选择为与地球晨昏线近似重合的“晨昏轨道”,使卫星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始终沐浴阳光,得到充足稳定的能源。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运行,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对全球海洋环境的监测能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它也将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海洋生态预报、水循环监测以及土壤湿度测量等领域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形成广泛的应用产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