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馆未来展望:协作共享,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宇宙探索之旅

   时间:2024-11-15 08:05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一隅,一场关于天文馆未来的国际研讨会悄然拉开帷幕。11月13日至16日,“天文馆的未来——新时代天文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成功举办,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天文科普场馆管理者、科研机构专家及教育领域的精英,共60余人,他们共同勾勒出一幅天文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国际天文馆协会主席、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阿布拉马天文馆馆长香农-施莫尔在会上提出,“协作”将成为天文馆发展的关键词。她指出,天文馆之所以能以震撼人心的方式传播天文学知识,得益于天文学家、天文台、工程师、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及天文馆之间和其他天文教育者之间的协同努力。这种跨领域的合作模式,让科研与科普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天文学知识的普及。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通识讲座教授孙维新则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强调了科普转化的重要性。他认为,科研人员有责任将科研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给公众,而天文馆正是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平台。孙维新还提到,现代年轻人的学习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未来的天文馆应更加注重互动性和亲身体验,鼓励观众自我探索,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研究员沈志强则进一步指出,天文馆不仅具备展示、教育和互动功能,还应发挥科研作用。他呼吁天文馆与天文台加强合作,共同关注中国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扩大两者的交集。同时,他也提到,NASA通过公开原始数据,鼓励“公民科学家”参与数据处理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认为,国内也应尝试开放相关数据,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

在谈到天文馆如何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时,香农-施莫尔和沈志强均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天文馆应更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移动球幕影院、XR技术、AI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宇宙的魅力。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也提出了“行走的天文馆”项目,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打造一个更为灵活、沉浸式的天文体验空间。

倪闽景还透露,上海天文馆将在青海搭建一个1米望远镜,通过实时传输观测数据,让观众在天文馆内就能看到更清晰、更真实的星空。他强调,尽管天文馆展示的星空是过去的景象,但天文馆本身是面向未来的。他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孩子们未来一定会走出地球,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空间。

在这场关于天文馆未来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不仅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还共同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天文馆成为连接科研与科普、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他们的努力,将为全球天文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