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寻秘自然》系列创作之余,知名科普作家终于回归,带着满载的天文学与宇宙学知识,准备与读者分享一场思维盛宴。此次,他不仅回顾了自己在天文学领域的多部著作,如《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太阳系简史》(原《太阳系新知》)、《地球的眼睛:地基和太空天文台传奇》等,还透露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计划——开设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精品专题。
面对浩瀚的天文知识,作家深知如何精挑细选,以满足读者的期待。他计划将内容分为四大类:科学史、新知、科学猜想与未解之谜。考虑到现代人时间宝贵,他建议读者优先关注新知类,其次是科学猜想与未解之谜,最后才是科学史。这样的布局旨在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具现代性和前瞻性的天文知识。
专题的第一部分,作家从人类对宇宙的三大基本问题入手:宇宙有多大?宇宙包含了多少物质?宇宙存在多久了?这三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深奥,人类至今仍在不断探索和更新答案。
关于“宇宙有多大?”这一问题,作家通过对比不同家长可能的回答,引出了现代天文学的一个重要观念——有限无界。他提到,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出的宇宙模型,即宇宙是一个有限无界的四维超球体。这一观念挑战了人们的直觉和经验,但随着《时间简史》的畅销,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作家话锋一转,指出这一观念在过去十多年间已发生显著变化。为了理解宇宙的有限无界,他首先介绍了空间弯曲的概念,通过激光笔和纸张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空间的弯曲并非路径弯曲,而是整个空间结构的弯曲。这一理论不仅得到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支持,还通过1919年日食观测等实验得到了验证。
作家进一步指出,尽管霍金提出的有限无界宇宙模型曾风靡一时,但近年来,随着天文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已发生深刻变化。至于这些新发现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宇宙大小的认知,他将在周五的更新中详细揭示。
此次专题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作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带领读者一同探索宇宙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至于宇宙的真正面貌,或许正如他所言,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