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国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这一趋势得到了最新数据的有力支撑。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在多个学科领域的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以及被引用次数均稳居世界第一。尽管中国论文数量多年来始终领先全球,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这些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引发了对中国科技期刊如何与论文数量相匹配的思考。
为应对这一挑战,2024上海科技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科学会堂隆重开幕,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期刊编辑会议和活动,推动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为科技期刊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大会现场,与会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科技期刊的未来。
大会期间,发布了《上海英文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24)》,揭示了当前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数据显示,中国SCI期刊数量为514本,而美国和英国分别为5923本和4625本。尽管从2015年至2022年,中国SCI论文的全球占比持续上升,但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占比却整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国内期刊在承载本土科研成果方面仍有待加强。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海平在开幕式上分享了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深入见解。他指出,中国科技期刊在学科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存在较多空白,且缺乏世界一流顶级期刊的引领。具体而言,中国在50个SCIE学科领域中仍缺少科技期刊,这导致学科和期刊建设缺乏必要的动力和指引。中国科技期刊在数字平台建设、产业化发展、数据资产化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杨海平建议中国科技期刊的研究议题应转向开放科学和知识服务带来的学术出版模式新变化,探索以科技期刊为核心的学术出版与学科建设,提升科技期刊科学数据出版服务的能力,以及加强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知识服务能力建设。
具体到上海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报告》指出,上海共有33本SCI期刊,主要集中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和上海高校系统。其中,有27本期刊位于Q1区,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特别是《海洋工程与科学》《先进纤维材料》《电化学能源评论》三本期刊,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影响因子排名全球第一。上海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光学与物理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学科期刊群,并在新兴交叉和前沿学科领域也有新的期刊涌现。
为了推动上海英文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加强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期刊集群化和采编发平台建设、深化国际合作出版机制、加强优势学科和前沿交叉领域期刊的创办、创新期刊评价方式和体系,以及构建“学科-产业-期刊”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大会还发布了2024π指数和激光科技前沿二十问,并为上海“科技期刊杰出科技人物”和“科技期刊优秀青年”获得者颁发了奖项。接下来的几天里,大会将继续举办多场平行论坛和系列活动,深入探讨科技期刊在科技进步中的基础科学设施作用,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