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名为“梦回大唐”的所谓“死亡游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款游戏的危险性在湖南益阳一名学生的惊险经历中被凸显出来,该学生在学校尝试此游戏后险些丧命,尽管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后续几天仍感不适,让家人心有余悸。
益阳市教育部门迅速响应,于11月4日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学校立即开展排查,并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力度。据网络资料显示,“梦回大唐”游戏通过特定动作使人迅速进入窒息缺氧状态,参与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感受描述为大脑“瞬间断电”,甚至有人报告出现致幻和冷汗淋漓的症状。
天津南开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高陆指出,此类游戏通过压迫心脏和抑制呼吸等手段,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轻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和四肢无力,重者则可能失去意识或产生幻觉,甚至引发全身脏器功能停止,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事实上,“死亡游戏”并非新鲜事物,它最早起源于东南亚,于上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发出警告,强调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
然而,这类游戏却不断变换名称,如“心跳游戏”、“闭气窒息游戏”等,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继续在学生中传播,并多次酿成悲剧。近年来,河北石家庄、湖南和新疆等地均有学生因尝试此类游戏而导致严重后果,包括抽搐、重型颅脑损伤和十级伤残等。
青少年群体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对危险的认知相对不足,容易被这些冠以“新奇”、“体验”等噱头的游戏所吸引。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共同努力,创新教育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游戏的危害,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学校应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课间课后生活,对此类游戏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立即制止。
家长也应与孩子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娱乐方式,一旦发现孩子参与危险游戏,应及时纠正并提升防范意识。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切断“死亡游戏”的网络传播链条,防止其继续危害青少年。网络平台上仍有人在分享“死亡游戏”的体验,并宣称其为新奇和潮流,这无疑是对青少年的极大蛊惑。
守护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安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学校、家庭和网络平台携手合作,才能彻底刹住这股危险游戏的歪风,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