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益阳发生了一起令人担忧的事件,家长反映称一种名为“死亡游戏”的危险活动在校园内悄然流行,导致学生在参与后迅速晕倒,并伴有尖叫、冷汗以及后续的头痛头晕症状。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当地教育局的关注。
据益阳市教育局教育督导科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密切关注此事,并确认涉事学生目前身体状况已无大碍,并已恢复正常上课。这款所谓的“游戏”有多种名称,如“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玩法包括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再由他人按压胸口,目的是让体验者短时间内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
医生对此类游戏表达了高度担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杨艺指出,“死亡游戏”通过人为压迫胸口、抑制呼吸,导致短时间内缺氧,可能引发心血管抑制和脑供血减少。这不仅会导致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头痛失眠等不良反应,更可能造成急性缺氧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长期的反复缺氧还可能诱发慢性脑部疾病,出现记忆力、判断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实际上,“死亡游戏”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曾在学生间流行,并多次引发安全事故。教育部曾明令禁止学生参与此类活动,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监管。然而,尽管采取了多项措施,这类游戏仍然不时死灰复燃,重新在校园内流传。
为何“死亡游戏”屡禁不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青少年特定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被这类游戏吸引。同时,网络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青少年在观看相关视频后可能会模仿尝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冲动性,喜欢追求新奇和刺激,对危险的认知不足,加上同伴关系的压力,使他们更容易参与此类游戏。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晓边指出,现代青少年在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当前,学校和家庭的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未能跟上青少年心理变化的需求,有时过分强调某些危险行为,反而可能产生反面效果。同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建议学校应密切关注学生间的流行游戏,及时发现并干预。学校可以通过科普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这类游戏的危险性,并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体系的推进也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医疗资源,全方位开展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一事件中,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综合施策,加强教育引导,才能有效遏制“死亡游戏”的流行,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