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聚变迎新进展:等离子体放电20万次,关键技术里程碑达成!

   时间:2024-10-28 11:25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在核聚变研究的浩瀚征途中,美国DIII-D国家聚变设施近日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成功完成了20万次实验性“点火”测试。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研究进程的深入,更象征着核聚变能源领域两大关键性突破的取得,为实现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梦想注入了强劲动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科学家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第一项突破在于,DIII-D团队成功打破了等离子体密度的“极限墙”。在核聚变反应中,如何在高密度条件下维持等离子体的稳定,一直是科研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Greenwald密度限制曾被视为磁约束聚变装置难以逾越的瓶颈,一旦等离子体密度超过这一限制,便可能导致不稳定甚至崩溃。然而,DIII-D团队通过创新的“邻近控制”算法,成功地在接近这一极限时稳定控制了等离子体,实现了超过Greenwald限制20%的密度,同时保持了出色的等离子体约束。这一成就预示着未来的聚变反应堆设计可以更加紧凑高效,为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项突破则是创建了全球最强大的“超H模”聚变等离子体。DIII-D团队在等离子体边缘实现了高压“超级H模”,这一状态下的等离子体能够承受更高的密度和温度,从而显著提升反应效率和稳定性。通常,等离子体的边缘区域容易出现湍流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其性能。而“超级H模”通过优化磁场配置,增强了边缘区域的稳定性,使得等离子体能够维持更高的密度和温度。这一突破不仅为实验室研究提供了理想的高压条件,更为未来商用聚变电厂的设计提供了宝贵参考。

在这两项突破的背后,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不容忽视。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积极参与了实验设计,负责等离子体边界稳定性和湍流抑制的建模分析。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辛勤努力,为DIII-D实现更高密度梯度和稳定边缘条件提供了重要支持,从而共同推动了聚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DIII-D的成就不仅展示了核聚变研究的巨大潜力,还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的关注。例如,NVIDIA等公司正利用DIII-D的数据开发“数字孪生”技术,为聚变反应堆的实时控制和模拟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这些创新合作不仅加速了聚变研究的科学进展,还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这两项突破性成果已于今年4月24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进一步彰显了DIII-D在核聚变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全球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商业化聚变电厂的诞生似乎已不再遥不可及。DIII-D的成就不仅为科学界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更为全人类追求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未来点燃了希望之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