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歇。毛泽东在《七律二首》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便形象地描绘了地球自转的场景,这一诗句与古人对宇宙的认知不谋而合。早在古代,无论是中国的“盖天说”,还是古希腊、古巴比伦的“天圆地方”思想,都是人类试图理解宇宙奥秘的初步尝试。
在中国古代,虽然“盖天说”的基础观念有误,但经过历代发展,它却能解释诸多天文现象,如极昼极夜、南北回归线等。相比之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与现代天文学理论相似的观点,然而这些观点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直到公元2世纪,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总结了古希腊天文学的成就,虽然现在看来书中存在诸多错漏,但在当时它代表了西方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顶峰,直到15世纪才被哥白尼推翻。
在东西方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学派坚信宇宙符合简洁的数学美,而中国古代天文学则在历法和天文观测记录方面独树一帜。中国最早的历法《阴阳历》诞生于5000多年前,每年包含366天。到了商代,已经有官员专门负责天文历法,并创造出了圭表、浑仪等多种天文仪器,还建设了多处观测天象的台址。中国还是最早记录太阳黑子、彗星等天文现象的国家。
随着人类对天空观测的不断深入,探索天空的梦想也逐渐变为现实。16世纪时,达芬奇设计了旋翼机方案,虽然未能真正飞行,但标志着人类向飞行迈出了一大步。1783年,法国孟格非兄弟发明了可载人的热气球;1809年,英国人凯利制造了第一架“滑行机”。大约100年后,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飞行,随后很快实现了持续可操作飞行、转弯、顺利着陆以及承载乘客等功能。然而,中国遗憾地错过了这段航空萌芽期,在之后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航空领域的追赶者。
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地外资源。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并在天上正常工作了三个月。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宇航员;一个月后,美国也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1963年,苏联将第一位女航天员送入太空,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太空中只出现过美国和前苏联的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
中国的载人航天历史则始于1999年“神舟一号”的发射。在成功发射四艘“神舟”飞船后,2003年10月15日,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此后,中国又发射了六艘航天飞船,开展了“天宫”空间站计划、“嫦娥”探月工程,并刚刚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宇航员们功不可没。至今,中国共有11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其中只有两位女性宇航员。为了达到身体合格标准,她们付出了比男性宇航员更多的努力。其中,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的经历尤为不易。2010年,刘洋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之一。2012年6月15日,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她承担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艰巨任务,并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成为世界上第57名女性宇航员。此前,她曾是空军二级飞行员,安全飞行时长达1680个小时。刘洋身体素质出色,心理素质过硬,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需要八年才能完成的航天员培训任务。
在完成飞行任务后,这位女英雄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原来,进入太空时已经34岁的刘洋,虽然已结婚却尚未生育。在完成太空梦想后,她一直在恢复身体,准备孕育爱情的结晶。同时,她仍是中国航天队伍中的一员,专注于培养新一代航天员,并获得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