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设想中的未来图景里,月球表面不再是静谧无声,而是布满了壮观的磁悬浮轨道。但这些轨道并非为了承载传统的火车而设,它们扮演着太空弹射器的角色,肩负着将货物加速至超音速并抛向浩瀚宇宙的重任。这些巨型弹射器的终极使命,是将堆积如山的月尘射向远方,目标直指49万公里外的地球,意图通过这一前所未有的方式对抗气候变化。
这些月尘被精心策划,旨在流入深空,形成一道屏障,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穿梭,遮挡部分阳光,从而为地球带来降温效果。尽管这一设想听起来颇为离奇,但它却是科学界正儿八经探讨的一个议题。近期,《PLOS Climat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就详细模拟了这一设想的实施效果。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建模发现,如果巧妙布置,这些月尘确实能够减少到达地球的太阳光量,尽管只是百分之几的减少,但足以引起广泛关注。
这一创意并非横空出世,它属于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太阳能地球工程,即通过人为手段调节到达地球的阳光量,以应对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在这个领域内,设计师们提出了各种太空概念,如部署成千上万面镜子或建造直径达数千英里的巨大遮阳物,作为地球的“阳伞”。相比之下,利用月尘作为原材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易于获取,因此备受青睐。毕竟,地球每年都在变暖,这一感受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然而,太阳能地球工程领域并非一片坦途。尽管其初衷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但这一领域却饱受争议。首先,改变地球大气层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侵蚀臭氧层或引发酸雨。其次,即使找到了有效的实施方法,这一项目也将影响全球每一个角落,其控制权归属问题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观察家还担心,太阳能地球工程可能会削弱当前遏制碳排放的努力,因为人们可能会过于依赖这一“灵丹妙药”。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气候科学家对太阳能地球工程持开放态度。他们认为,在面临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时,我们不能排除任何可能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设想的未来世界里,我们需要大量的月尘——每年约10亿公斤,相当于人类目前每年向太空发射质量的700倍。月球因此成为了一个理想的选择:由于其较低的重力环境,从月球发射物质所需的能量远低于从地球发射。假设的电磁弹射器(如质量驱动器)可以在没有火箭的情况下完成这一任务,而所需的能量则来自几十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些月尘被射向拉格朗日点——一个空间中两个天体引力相互抵消的特殊位置。特别是L1点,位于太阳方向、距离地球约1亿多公里的地方。在这里,月尘将形成一个理想的屏障,能够吸收大量阳光。然而,由于L1点的引力平衡只能暂时捕获尘埃,因此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尘埃以保持其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如此大量的月尘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设想中的未来图景,要实现这一壮举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突破。但在当前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这一设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