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赛”获奖证书60元就能买?山寨赛事乱象何时休!

   时间:2024-10-26 11:13 来源:天脉网作者:柳晴雪

近期,高校保研资格的激烈竞争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综合测评(简称综测)成绩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张同,一名大三学生,为了能在保研资格评比中脱颖而出,不得不投身于各种竞赛之中,以期通过获奖来增加综测分数。然而,在寻找参赛途径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了一条“捷径”——参加所谓的“水赛”。

所谓“水赛”,指的是那些门槛低、获奖率高,但含金量不足的竞赛。这些竞赛通常由一些机构举办,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简单的报名和考试流程,向参赛者颁发证书。张同通过一款App报名参加了一个名为“国际英语词汇比赛”的“水赛”,仅花费了60元报名费,便在网上轻松答题,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三等奖证书。这张证书不仅帮助他顺利实现了综测加分,还让他意识到,这种“水赛”或许正是他提升综测排名的关键。

然而,“水赛”的泛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不少学生发现,一些机构利用综测加分的规则,大肆举办这类竞赛,吸引学生参加。这些竞赛往往缺乏规范性和公正性,有的甚至直接出售证书。受访专家指出,“水赛”的泛滥不仅损害了竞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浮躁、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者甚至涉嫌违法违规。

在某高校读研二的宁萌也深受其扰。她发现,班上不少同学通过参加这些“水赛”获得了高名次,从而在综测排名中占据优势。宁萌说:“这些同学往往只需花五六十元参加一场线上考试,试题简单,获奖率高,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这种现象不仅在她所在的学院普遍存在,还在不少高校中蔓延开来。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水赛”的泛滥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赛事奖项泛滥、组织随意、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她指出,一些竞赛的获奖率高达50%以上,甚至有的赛事所有参赛者都能得奖。这些赛事往往缺乏严格的规则和诚信审核机制,导致奖项署名虚假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不仅举办“水赛”,还通过虚假宣传、过度承诺等手段吸引学生参加。例如,某主办单位举办的竞赛声称获奖率高达75%以上,并提供考前专属题库,原题占比高达60%。这类竞赛往往打着“高大上”的旗号,但实际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挑战性。一些学生为了综测加分,不得不被动参加这些“水赛”,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机构还利用“水赛”进行营利活动,甚至涉嫌违法违规。例如,有机构直接出售软件著作权、专利权等,帮助学生加综测分数。这些机构通常声称全程无需学生参与,全权由他们负责,从而让学生轻松获得所谓的“创新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创新价值,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无益,还可能抢占了一部分真正有才华学生的评奖资格。

为了规范大学生竞赛活动,教育部已经发布了一系列通知和报告。例如,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列出了84项正规竞赛清单。然而,仍有不少“水赛”游离于监管之外,继续误导和欺骗学生。对此,受访专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竞赛主办方应合力整治“水赛”现象,确保学科竞赛回归“育人”的根本。

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出台相关管理细则,规范竞赛活动;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建立“黑白名单”管理制度,定期更新并公布竞赛名单。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参与竞赛,避免盲目追求奖项数量而忽视竞赛的实际教育意义。竞赛主办方应确保竞赛内容的专业性、挑战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全程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揭露和举报“水赛”及违规竞赛行为。通过建立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和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对于在竞赛活动中发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所在学校,管理部门也应考虑对相关责任人及其单位进行严肃处理,以消除或遏制不当得利带来的负面示范效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