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相辉堂,第九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近日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与学者的目光。此次讲坛的亮点之一,便是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讲席教授乔恩·克莱因伯格的主旨演讲。作为智能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克莱因伯格教授以其跨越多个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在今年9月荣获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WLA Prize),表彰他在计算机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面对公众普遍关心的“哪些工作难以被AI取代,哪些工作又将被AI催生”的问题,克莱因伯格教授坦诚地表示,他同样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在算法与AI系统的研究上持续深耕。他强调,算法和AI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其背后庞大的计算资源和丰富的人类行为数据,但这些科学活动的推进离不开人类的观察与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均与人工智能研究有所关联,这进一步凸显了AI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克莱因伯格教授指出,算法在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信息。然而,随着算法决策的广泛应用,公众对其在公平性、隐私保护和透明度方面的担忧也日益加剧。
克莱因伯格教授还强调了算法可能带来的文化单一性问题。他指出,如果所有人都依赖同一种算法进行决策,可能会导致决策和文化的高度趋同。因此,在使用算法工具时,设计者、使用者和研究者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多元性,以促进创新和多样性。
针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克莱因伯格教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界产生的思想与工业环境中最终被证明有用的想法之间存在密切互动。因此,他建议学界与产业界加强技术和人才合作,打通产学研链条,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据央视新闻援引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000家,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和战略性技术。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达13.9%。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这些数据无疑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