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语文考试中频繁出现的网络用语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诸如“栓Q”、“芭比Q了”以及“YYDS”等网络流行语屡见不鲜,这让老师们倍感头疼。这些网络用语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性,也让阅卷老师难以准确评判。
以“栓Q”一词为例,本是“thank you”发音不标准的衍生词汇,原意感谢,但在网络传播中逐渐转变为表达厌恶情绪的用语。一名小学生在用“栓”字组词时,竟写出了“栓Q”,结果被老师判为0分。老师指出,网络用语在考试中是不被接受的,一旦使用,必将导致失分。
面对学生在作业中频繁使用网络用语的情况,老师们纷纷采取措施。一位老师表示,他曾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明确告知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禁止使用网络用语,一旦发现,将严格按照0分处理。然而,学生却认为这些用语是从短视频中学来的,平时同学之间都这样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哪些词汇属于考试禁用的网络用语,武汉育才小学等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推出了网络用语“禁用令”。该规定列出了多个禁用词汇,包括“爷青回”、“不明觉厉”、“噶了”等,旨在帮助学生分清网络用语和书面用语,避免误判。
针对这一争议,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刘宝俊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生长期使用网络用语确实会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但教师不能对网络用语实施一刀切式的禁止。适当接纳新生词汇是语言活力的一种体现,但中英文混合、首字母缩写、粗俗、谐音以及表意不明确的网络词汇仍不适合广泛使用,更不能用来考试。
刘教授还指出,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词汇匮乏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平时阅读量小,课余时间都用来上网。因此,他建议学生平时应多看有益图书,增加阅读积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一来,在组词或写作时,学生就会有更多的选项,避免只能写出网络用语的尴尬处境。
同时,他也呼吁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规范语言,避免网络用语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