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中,出现了一个颇受关注的现象:一位拥有3个县综合荣誉的教师未能通过评审,而另一位综合荣誉栏空白的教师却成功晋级。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
深入探究后发现,评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业绩和能力展示。那位拥有3个县综合荣誉的教师,在业绩栏中仅列出了一个“市级优课”。尽管这一荣誉也很不错,但在与其他教师相比时,显得稍逊一筹。相比之下,另一位综合荣誉栏空白的教师,在业绩栏中列出了3项重量级荣誉: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以及市级结题课题主持人。
市教学能手这一荣誉,彰显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了市级水平。这一评选每4年才进行一次,获奖者可谓凤毛麟角。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则是一个教学质量奖,每年在县直学校中,仅有极少数教师能获得此殊荣。而市级结题课题主持人的身份,则证明了该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强大实力。高级职称评审不仅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还强调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这位教师在评审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副高级职称。
职称评审是一个比较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各项荣誉和业绩。第一位教师虽然有3个县综合荣誉,但这些荣誉都属于较为普遍的“业绩类”,在表明“个人能力”方面略显单一。而市优课虽然符合评审条件,但与实战课堂比赛的优质课相比,其含金量可能稍低。因此,在与其他实力强劲的申报者竞争时,该教师未能脱颖而出。
每年职称评审时,都有不少教师询问自己的荣誉是否足够通过副高级职称评审。对此,评审专家表示,如果教师的6项荣誉都是市级以上级别,且材料齐全无误,那么通过评审的希望就非常大。然而,如果荣誉中县级以下级别占比较高,那么就需要看具体荣誉的项目和含金量了。比如,同样是县综合荣誉,班主任荣誉可能优于优秀教师荣誉,教学能手荣誉则优于优质课荣誉,而实战课堂优质课又优于一师一优课和录像课等。
总的来说,在职称评审中,“3+3”荣誉的级别越高、项目越全,通过率就越高。因此,教师们在申报职称时,不仅要注重荣誉的数量,更要注重荣誉的质量和级别。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在职称评审中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