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宠物猫归属权的法律纠纷在上海奉贤区人民法院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案件的主角是一只名叫“小米”(后被称为“宝贝”)的可爱猫咪,以及它的原主人范先生和临时寄养者张女士。
事情源于几个月前,范先生因私事需外出,决定为他的宠物猫“小米”寻找一位临时照顾者。考虑到母亲家中已有宠物狗可能与“小米”发生冲突,且周围养猫的朋友家中原住民也可能与“小米”不和,范先生最终通过微信联系上了他认为极有爱心的张女士。
张女士欣然接受了范先生的请求,并同意在范先生外出的期间照顾“小米”。范先生不仅将“小米”送至张女士处,还细心地将猫咪的生活用品、猫砂、猫粮等一并寄送。双方还明确约定了寄养的时间。
然而,由于疫情原因,范先生未能如期返回。当范先生最终归来时,张女士已经照顾“小米”长达五个月之久,并在这期间对猫咪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为猫咪改了名字——“宝贝”。范先生提出取回猫咪时,却遭到了张女士的拒绝。
张女士表示,范先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回猫咪已构成违约,且她在这五个月里为猫咪付出了大量心血和金钱,包括购买用品、治疗费用等,并进行了猫咪登记,以宣示自己的占有权。范先生则提供了他从宠物店购买猫咪的付款证明。
面对这场纠纷,上海奉贤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审理。法院认为,范先生通过买卖方式获得猫咪的所有权,是猫咪的合法所有者,享有对猫咪的使用和占有权利。而张女士则是偶然获得猫咪的照顾权,并未取得猫咪的占有权。
最终,法院判决张女士返还猫咪给范先生。张女士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了上诉,但二审法院依然维持了原判。
尽管张女士在照顾猫咪期间付出了极大的爱心和关怀,甚至不惜与范先生对簿公堂,但法律上猫咪仍属于范先生所有。这一判决结果虽然让张女士心有不甘,但也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严谨。
这场纠纷中,猫咪“小米”(或“宝贝”)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两位铲屎官都对它关爱有加,争相照顾。这场关于宠物猫归属权的法律纠纷,不仅考验了法律的公正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宠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