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网收到多起关于未成年人沉迷卡牌游戏“小马宝莉”(简称小马卡)并产生高额消费的投诉。蔡女士便是其中一位焦急的家长,她向记者展示了女儿偷偷花费万余元购买的彩色卡片,这些卡片印有小马图案,源自一款在中小学生中迅速走红的卡牌游戏。
小马卡采用盲盒抽取形式销售,根据稀有度分为16个等级,其中稀有的SC卡抽出概率极低,仅为1:216。然而,玩家往往需要投入超过2000元才有可能抽到一张表面带有闪粉的卡牌。这种高投入、低概率的玩法,让许多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小依,作为《小马宝莉》动画片的忠实粉丝,于2023年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这款卡牌游戏。她最初被卡牌精美的工艺所吸引,但逐渐沉迷于线上抽卡机。线上抽卡机是一种App,玩家可以通过付费进行虚拟抽卡,抽中的卡片会在App上累积,并由卡牌公司发货。小依透露,她曾在一晚上花费2000多元抽卡,钱在屏幕上只是数字,没有概念地就花出去了。
线上抽卡机界面
更令人担忧的是,直播间抽卡成为了一种消费狂欢。在某些实时在线人数超过1万的直播间,观众可以看到主播连续拆卡,不时有人花费6000元至1万元购买一整箱卡片。弹幕上充斥着对购买者的赞美和羡慕,为观众提供了极大的情绪价值。蔡女士发现,女儿在直播间抽卡后,家里隔几天就会收到成包的卡片,最终消费金额高达万余元。
在追讨消费金额时,蔡女士遇到了困难。平台以买方已承诺“我已成年并识字,同意代拆且不退不换”为由,拒绝退款。律师指出,平台对直播间往往难以尽到完全审查义务,而8岁至18岁的青少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根据消费金额是否符合其认知来判断交易是否可撤销。但在实际操作中,退款困难重重。
直播间下单时的必选项
随着小马卡的流行,市场出现了多种买卡渠道,抽卡成为未成年人解压的一种方式。卡牌使用盲盒和等级机制,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然而,这种机制也被一些人利用,通过炒卡、黑盒、必中包、假卡等手段牟利。交易时使用假卡属于诈骗行为,但由于金额较小和网络取证难度大,消费者往往难以挽回损失。
学校附近的线下抽卡店
沉迷抽卡的小依最终将家里的卡片全部卖掉,只回收了极少的金额。她意识到,原本以友谊、诚实、善良等价值观为核心的《小马宝莉》动画片,在卡牌衍生品市场中被一些人扭曲成了牟利和投机的工具。律师建议,应借鉴盲盒经营规范,要求经营者公示抽取概率,平台也应尽到监管责任,及时清退涉赌的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