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人类与三体人的战争被形容为“毁灭你,与你何干?”的降维打击。而今,视频行业也迎来了类似的变革,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这一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AI视频之战”。
今年2月,Open AI推出的视频大模型Sora曾一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然而,时至今日,Sora仍未正式上线,仍处于研究阶段。据Open AI透露,主要原因在于与政策制定者的沟通尚未完成,且目前生成成本过高。Open 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特表示,在正式发布前,必须降低Sora的生成成本。
与此同时,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和创新企业却已抢先一步,发布了与AI视频相关的新产品或模型升级,并多数已向全体用户开放。中信建投研报数据显示,自2024年6月至10月,AI视频行业在技术、应用和融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技术方面,视频生成时长延长,生产速度提高,视觉效果大幅提升,与Sora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应用方面,除字节豆包外,其他产品均已面向C端用户开放,部分产品已开始应用于实际创作,API价格大幅降低。融资方面,至少5家创企获得超亿元融资,累计融资额约12亿元。
AI视频行业的火爆,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青睐。马克思曾说:“资本家会出卖吊死自己的绳子。”同样,在资本市场中,资金总是流向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视频制作行业,其市场潜力巨大。据东吴证券测算,中国AI视频生成的行业潜在空间高达3178亿元,其中C端和B端市场空间分别为2673亿元和505亿元。
这一千亿级市场的核心支撑在于,现有视频制作企业存在强烈的降本增效需求。以电影制作为例,传统方式制作的电影成本高昂,而在AI技术的加持下,不仅能缩短制作周期,还能替代部分人员,显著降低制作成本。同时,AI生产视频的技术本身也在快速进化,不断迭代升级,提高良品率和可控性。今年7月,抖音和快手分别上线的AI微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和《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率先开启了AI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随后,优酷等传统视频平台也加大对AI创作的支持力度,提高分成规则,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
在这场AI视频革命中,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们明显加快了脚步。字节将剪映定位为P0级项目,由原CEO张楠带队,寻求在AI辅助创作上的突破。快手则将“可灵”定位为战略级项目,由技术大牛万鹏飞带队,并获得公司多方面的支持。美图公司、万兴科技等公司也纷纷加码AI视频功能,推出多模态AI大模型。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AI视频项目,不仅是为了获得营收增长,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新一轮AI时代下的“流量争夺战”中占据先机。
在AI的加持下,创作门槛降低,更多用户从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丰富的内容供给。同时,与Open AI相比,国内的视频、剪辑厂商在视频数据积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据Quest Mobile数据,2024年6月,短视频MAU达10亿人,单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时长达61小时,高度集中于抖音、快手等头部应用。这些积累使得中国厂商在AI视频模型训练、应用场景和用户规模等方面自带优势。
如今,中国的视频巨头们正凭借深度的视频底料积累、过硬的AI模型训练能力和丰富的用户应用场景,在AI视频时代中加速前行。在这场由AI引发的“视频产业革命”中,他们有望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开启AI视频的普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