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成防灾天眼,未来防灾减灾或将如用电般便捷?

   时间:2024-10-22 12:09 来源:天脉网作者:朱天宇

在湖南省株洲市即将于本月举行的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北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湖南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优势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北斗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和创新应用的典范,湖南正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生动展现北斗技术如何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科技奇迹。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身边的“北斗”》系列报道,深入探索北斗技术的广泛应用。

天仪研究院卫星模型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北斗技术应用领域的佼佼者,正以其创新的技术和前瞻的理念,推动卫星技术的普及化。公司创始人兼CEO杨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航天技术像电力一样,成为触手可及、经济实惠的日常工具。”在天仪研究院的实验室中,记者目睹了多颗定制化科研卫星的组装过程,这些卫星虽小,却承载着探索未知的重任。

近期,天仪研究院与张掖星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成功将“神启号”SAR卫星送入太空,这是天仪研究院的第19次太空之旅,也是其技术实力的又一次彰显。“神启号”SAR卫星以其全天候、不受光照限制的特点,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天眼”视角。

发射前的“神启号”卫星

回顾过去,天仪研究院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中的贡献令人瞩目。从绵阳市涪城区的建筑风险监测,到甘肃省临夏州地震后的地貌变化测量,再到涿州市暴雨灾害的监测预警,天仪研究院的卫星技术始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关键的空间信息支持。特别是在汤加王国海底火山爆发的紧急时刻,天仪卫星的及时监测数据为国际救援行动提供了宝贵参考。

天仪研究院不仅在卫星技术上不断突破,其制造能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生产流程,卫星的研制周期大幅缩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天仪研究院已能够在一周内完成6U(12cm×24cm×36cm)立方星的装配工作,而更大规模的SAR卫星的研制周期也缩短至一年以内,这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制造能力的显著提升。

天仪研究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湖南省对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链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政策扶持、产业链构建、人才引进等方面,湖南省为天仪研究院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天仪研究院与湖南省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优势企业的紧密合作,更是推动了湖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的顺利实施,为“神启号”等卫星项目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临近,湖南正以其独特的“北斗”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航天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广阔前景。在这里,“高大上”的太空任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的“新常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