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重阳佳节的临近,古人眼中的“时令之星”——大火星,正悄然步入它一年中的谢幕时刻。在浩瀚星空中,大火星,即心宿二,不仅是东方苍龙“龙身”的璀璨亮点,更是古人辨识时令、指导农事的重要参照。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介绍,大火星因其高亮度,自古以来便是古人划分季节的明灯。古时,夏至之时,大火星黄昏时分正悬天际南方,而《诗经》中“七月流火”之句,描绘的正是农历七月夜幕低垂,大火星西沉,预示着寒意渐浓的景象。如今,由于岁差的微妙影响,大火星的西斜时间提前至九月初,为公众提供了一窥这颗古老星辰的宝贵机会。
重阳之日,日落之后,大火星虽已低垂西南天际,但在北京等地,其地平高度仍可达约15度,留给天文爱好者约一小时的观测窗口。随着纬度增加,观测时间则愈发短暂。至十一月初,大火星将彻底隐没于地平线之下,静待来年再度升起。
有趣的是,在西方天文学的体系中,大火星被赋予了“天蝎座的α星”之名,作为该星座中最耀眼的成员,它不仅象征着“蝎子的心脏”,还因其红超巨星的身份,展现出远超太阳的庞大体积与独特魅力。其双星系统的伴星以及周围被红光映染的反射星云,共同编织出一幅壮丽的天文画卷。
---**摘要**:重阳节期间,公众可观赏到即将西沉的“时令之星”大火星,其不仅是古人辨时的重要依据,也是中西天文学中的璀璨明星。**关键词**:#重阳节# #大火星# #天文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