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十号院内,一座隐匿于葱郁树木之中的小楼,默默承载着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的辉煌历史。37年前的此地,中国首封电子邮件悄然发出,其寄语“越过长城,走向世界”预示着互联网时代的悄然降临。那时的我,正沉浸于长桥中学的校园生活中,对笨重电脑绘制米老鼠和唐老鸭的魔法着迷,却未曾预料到,互联网将如何深刻地重塑中国,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回望互联网的演进之路,恰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其发展脉络可通过三重境界来剖析,探索其普惠万民的壮阔之道。第一重境界,筑基之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国互联网之路始于何方?1994年春日,正值华盛顿樱花烂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上,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斯蒂芬·沃尔夫共商互联网合作。沃尔夫的爽快回应,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之旅。同年4月20日,中国64K国际专线开通,正式成为全功能Internet国家的一员。彼时,我正于西安交通大学攻读本科,计算机房内,1元/小时的费用即可体验国际邮件的奇妙。时至今日,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逾11.5亿,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407万。作为校园信息化的一员,我们正积极推动“双千兆”协同发展,实施“信号升格”行动。
第二重境界,创新之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996年,北京中关村大街(时称白颐路)南端,一块巨幅广告牌矗立,询问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指向北方1500米处。此广告牌,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的标志性符号。汤之《盘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的先导,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从1994年至2024年的三十年间,中国经历了从拨号上网到光纤网络的跨越,平均网速突破83.88M,网民规模突破10.92亿,数字经济规模达56.1万亿元,网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每日都在创造新历史,无论顺境逆境,我们共同见证,唯有不断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重境界,赋能之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互联网赋能美好生活,让世界成为紧密相连的地球村,构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三十年来,互联网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转变发展方式、增进人民福祉、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绿色转型、加强交流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为数字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据天脉网了解,截至2023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达68042块/32,“CN”域名保有量连续九年稳居世界第一,保有量为2013万个。从初探者到全球领军者,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激情与创新。在这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江湖中,英雄辈出,亦有人淡然退隐,但新的英雄总在等待风起时,续写传奇。互联网的未来,如同梵星穿梭,记录着筑基的音符,奏响着激荡人生的旋律。
又是一年开学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互联网已成为高校青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核心空间。从“少数人的探索”到“广泛深入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将互联网的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施工图”与“实景画”。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互联网发展的蓬勃生机无处不在,我们应把握这一时代机遇,坚定信心,练好“内功”,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为高校青年赋志、赋值、赋智、赋能,让每一位青年都能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大展鸿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