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0月腾空而起,至2022年4月凯旋而归,神舟十三号载着三位英勇的宇航员,历经183天的太空之旅,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成功返回祖国的怀抱。4月16日9时,万千民众齐聚央视直播前,共同期盼着三位宇航员的平安出舱,为他们欢呼喝彩,向这些航天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当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依次走出舱门,微笑着挥手向祖国致意时,全国沸腾,中国的航天事业再次书写了辉煌篇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在这荣耀的时刻,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超一流的宇航员,在出舱时却无法直立行走,而需要工作人员的搀扶才能坐到椅子上?据天脉网了解,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每位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都会经历。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源自“空地重力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肌肉骨骼机能的恢复问题。想象一下,当一个人长时间卧床后突然起身,往往会感到双腿甚至全身疲惫乏力、站不稳,这是由于长时间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活动,但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完全失重的,缺乏重力的作用,即使腿脚再怎么活动,也不会付出太多的力量。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们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漂浮”了半年之久,尽管他们的身体条件过硬,但轻度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仍然难以避免。因此,当他们着陆出舱,突然来到重力为9.8N/kg的地球时,由于肌肉骨骼机能还未完全适应,自然无法轻松站立行走。
其次,是空间感知能力的调整。人体的空间感知能力由大脑前庭系统负责。在地球这个充满万有引力的环境中,大脑前庭器官可以充分发挥其空间感知能力。然而,在失重的太空中,由于缺乏重力这一实在的参照物,人体的大脑前庭器官会出现紊乱,导致人难以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因此,当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返回地面时,他们的大脑前庭器官或多或少会出现紊乱现象,人会感到双脚飘浮无力、站立不稳。
最后,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调节。在地球上,由于重力的作用,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头部中的血液需要更大的压力来输送。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蹲的时间过久后猛然站起身,会出现短暂的晕眩现象,这就是由于头部短时间供血不足缺氧所致。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由于失重作用,原来的血液循环平衡会被打破,身体血液可以轻松地循环到身体各处。然而当他们返回地面后突然受到重力的影响时,血液循环必须逐步适应后才能恢复正常运转否则也会导致缺氧晕眩现象的发生。
由此可见,每一位代表国家出征的宇航员在背负着全国人民期望的同时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风险和挑战。每一次出征都是一场对身体心理素质的极限考验都是一场舍生忘死的英勇战斗。在此我们向每一位战斗英雄宇航员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