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盛大开学典礼,你猜会有什么惊喜?

   时间:2024-08-25 19:04 来源:家有考生升学帮作者:朱天宇

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和开学第一课举行

8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和开学第一课举行。校领导邱勇、李路明、向波涛、杨斌、过勇、郑力、赵罡、曾嵘、姜培学、许庆红、王宏伟出席开学典礼,副校长彭刚主持典礼。校党委书记邱勇为2024级本科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3000余名新生在综合体育馆主会场参加典礼并聆听开学第一课。他们满怀青春热忱,从这里踏上在清华追逐梦想、拥抱成长的崭新旅程。

开学典礼现场

上午9时,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序幕。

邱勇为新生代表佩戴清华大学徽章

典礼上举行了新生佩戴清华大学徽章仪式,邱勇为新生代表戴上了清华大学徽章。胸前闪耀的校徽,是肩上责任,是心中理想,更让每一位新“清华人”脚下充满力量。他们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铭记在心,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向着奋进之路、逐梦之旅出发。

李路明讲话

校长李路明发表了题为“涵养厚德品格 担当时代重任”的讲话。他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新生表示欢迎,并向同学们介绍了110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园演讲时以《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后来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的故事。李路明说,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同学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要以厚德立身,开阔胸襟气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厚德就是要器量宽宏,“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希望大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改正自身的过失,共同为构建和谐包容、向上向善的社会贡献力量。厚德就是要胸怀博大,“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希望大家襟怀坦荡、言行一致、无私无畏,养成纯粹清澈的优秀品质,永葆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厚德为先、才华为重,德才兼优方能“出膺大任”。希望大家砥砺品德、增长才干,做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路明勉励“四字班”新生,大家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希望同学们涵养厚德品格,担当时代重任,秉持律己宽人之风,葆有真诚谦逊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树立家国天下之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梁曦东发言

教师代表、未央书院院长、电机系教授梁曦东代表全体教师发言。他分享了学生时代自己从密切的师生交流中获益良多、并深受化72班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口号鼓舞的故事,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要师生从游、同窗互助,百花齐放、多样成长,继承清华优良传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钟天宇发言

校学生会主席钟天宇代表全体在校生发言。他以纯真、纯正、纯粹三个关键词,回忆了四年大学生活里令他最为难忘的珍贵友谊、优良学风和赤诚爱国之心。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交往中践行纯真,在求学时体会纯正,在事业上追求纯粹。

谌晨鑫发言

新雅书院2024级本科生谌晨鑫代表新生发言。他期待在未来的大学时光里,能在学校广阔的舞台上发现自我,在集体主义的氛围中追求大我,努力践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随着全场师生唱响校歌,开学典礼落下帷幕。

开学第一课现场

典礼后,邱勇以“树立远大理想,赓续光荣传统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讲授了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第一课。

邱勇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青春的清华,欢迎青春的你!”邱勇首先代表学校向2024级本科新生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性的战略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迈上新征程,学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要,科学谋划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历史地落在新一代中国青年身上,青春逢盛世,拼搏正当时。”邱勇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是一个最有希望、最富有挑战的时代,同学们身处人生的新阶段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时刻,要将个人成长自觉融入国家发展,成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回望清华百余年发展历程,邱勇强调,清华大学自诞生以来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与国家同频共振。“清华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壮美的事业;清华人最高的荣耀,就是把自己奋斗的足迹印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充分肯定清华百余年来的办学成就和优秀传统。邱勇指出,学校将牢记嘱托、乘势而上,坚持“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秉持“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五育并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凝聚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共识,构筑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育人平台,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四字班”同学们即将开启清华园的新旅程,邱勇表示,希望大家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践行行胜于言的校风,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清华人。“‘清’代表高洁纯粹的生命品格,‘华’寓意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清华人心中不止有水木清华,更憧憬大地清华。”他勉励同学们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在伟大时代书写人生的壮丽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相关部处、院系负责人,获奖教师代表和新入职教师代表等参加开学典礼。本次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设置综合体育馆主会场和大礼堂等10个分会场,并通过雨课堂平台同步直播。新生亲友在综合体育馆主会场和10个分会场观看典礼。

校长李路明在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涵养厚德品格 担当时代重任

涵养厚德品格 担当时代重任

——在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 李路明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000多名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满怀对未来的期待,开启美好的大学时光。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清华人。自1911年建校以来,一代代清华人始终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在中国人民为救国强国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110年前,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在清华园演讲,引用《周易》中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应当效法天之刚强劲健、地之宽厚和顺,崇德修学,以膺重任。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的校训,也成为清华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特质。厚德,犹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你们被寄予厚望,也肩负重任。在这个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你们更要以厚德立身,开阔胸襟气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厚德就是要器量宽宏,“责己甚厚,责人甚轻”。中国文化讲究检身若不及、与人不求备。对自己要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他人要能够理解体谅、换位思考,“与其喜闻人之过,不若喜闻己之过;与其乐道己之善,不若乐道人之善”,做到端方敦厚、温润大气。在清华,大家都认同一种“1.2和0.8”的处事方式。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我校倪维斗院士曾说,要把别人的优点放大一点,乘上1.2,把别人的缺点缩小一点,乘上0.8;而对于自己,则要把自己感觉到的优点乘以0.8,把自己的缺点乘以1.2,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容人之量并不是顺人之非,而是彼此相观而善,弘扬清风正气。1927年,梁启超先生曾对清华国学研究院学子说,要严格约束自己,“不怕难,不偷巧,最先从自己做起”,也要在朋友之间“互相改造与策勉”,从一个人、一群人开始,营造一种理想的新风气。同学们,希望你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改正自身的过失,共同为构建和谐包容、向上向善的社会贡献力量。

厚德就是要胸怀博大,“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厚德之厚体现在大度容人,更体现在“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正所谓“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做事真诚无欺、没有成见,特别是当遇到困难、面对挫折时,更要做到坦然处之、宠辱不惊,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坦焉无所芥蒂”还意味着秉持公心正道,去除私心杂念,看淡个人得失,以一片至诚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作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业绩。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于2004年回到祖国,全职到清华任教。他说:“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20年来,他带领团队打造出国际同行认可的“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推动建立交叉信息研究院,出任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极大促进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同学们,希望你们襟怀坦荡、言行一致、无私无畏,养成纯粹清澈的优秀品质,永葆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厚德为先、才华为重,德才兼优方能“出膺大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指明人生的方向,让我们牢记使命、奔向光明;“才”提供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奋发有为、走得更远。著名科学家、清华校友陆士嘉教授矢志爱国报国,一生倾心育人、潜心研究,从不计较名利。她在赴德国留学前夕目睹了祖国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的情景,决定学习航空科技,师从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学成回国后,她曾在清华航空系任教,并积极参与创建北京航空学院。她始终以“讲2小时,至少要用6小时来备课”的态度站在教学第一线,总是选择研究短时间见不到成果的大问题,还多次婉拒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机会,表示“应该让年轻人上”,甘做后人的“铺路石子”。陆士嘉教授以崇高的风范和卓越的才华,为祖国培养了大批航空工业科技人才。清华校歌里有两句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中文系的徐葆耕教授对此解释道,“只有胸怀博大,容纳百川,而不拘一豆之见,才能使自己的学问焕发光辉”。谦虚温谨,方可日有所进、学有所得;仁厚诚笃,方可凝聚众人之心、汇集众人之才,成就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这些无不是众多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精诚合作的结果。同学们,希望你们砥砺品德、增长才干,做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从梁启超先生作“君子”演讲到今天的110年间,中国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学们,你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希望你们涵养厚德品格,担当时代重任,秉持律己宽人之风,葆有真诚谦逊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树立家国天下之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教师代表梁曦东:师生从游乐未央

师生从游乐未央

——在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未央书院院长、电机系教授 梁曦东

亲爱的2024级各位本科新生、各位家长亲友,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未央书院的梁曦东,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作为教师代表,在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的全体教师,向2024级本科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和亲友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是1979年考上清华大学电机系的,我们年级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入学的“新三届”中的第三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考入学的第一届。今年恰逢我们毕业四十周年,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关口、很多转折。对清华1979级的同学来说,那个最大的转折关口,就是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1979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让我们在那个物质虽然匮乏的年代,拥有了空前富足的精神世界,让我们遇到了一批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遇到了一批优秀的同龄人。

对于各位新生来说,在为考上清华兴奋、激动的同时,总会有很多对未来的思考,就像我们当年入学时那样。比如如何在强手如林的清华得到更好的成长?当下如何努力才能应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的挑战?如何看待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的关系?今天我想从一个在清华当学生、做教师四十五年的学长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通过师生从游,在大学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关于大学和大学教育的重要论点,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1931年的“大师大楼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强调了大师对大学的决定性作用;另一个是有关大学师生关系的“从游论”,流传相对不那么广。1941年梅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写道,“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强调了大学中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密切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对于师生从游,我是深深认同、无比向往的。

四十多年前我们上清华时,本科生当然没有导师,但是并不缺少师生多渠道的交流互动。首先让我对师生互动有印象的是课后答疑,尤其是专业课的课后答疑。提问对学习很重要,其实老师从学生问出的问题,大体上就能够判断出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了。第一次让我对教师指导下的科研探索有深刻印象的,是大学四年级王昌长老师指导的高电压专题实验。我当时跟另一位同学在高电压实验室,对能够测量几十万伏高电压的分压器进行低压臂参数对测量精度影响的研究。一个学期下来,把学过的知识自己用一遍,让我对前一个学期所学的高电压试验技术一下子明白了许多。至今我还保留着各专业课的课堂笔记和这本专题实验报告。

到了大学五年级毕业设计时,我有幸跟着张仁豫老师做高电压绝缘子沿面放电的研究。我实验时,张教授大部分时间都在我旁边的实验桌上看书看资料。这极大地方便了我随时请教试验中的各种问题。我从图书馆借来的国内外期刊资料,也可以随时拿起来跟导师讨论。

研究生时期我跟张仁豫、薛家麒两位导师的距离当然更近了。如果出差的火车车次很早,薛家麒教授就让我前一晚住在他天坛的家中。导师们对专业、行业各方面问题的点评也让我获益匪浅。电机系各位老师们对我多方面的指导、帮助,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最直接的体验。

师生多接触多交流,对于学生更好的成长无比重要。传道受业解惑说的是为师者的责任类型,师生从游则是一种学生成长的方式,一种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清华校歌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春风化雨乐未央”,这简直就是师生从游的诗意写照。

因此我在未央书院这几年的各项制度设计、课程设计、活动设计中,都尽量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创造师生互动的条件、培育师生从游的文化。

师生从游是师生双向的互动,评价从游的第一项指标就是师生交流的时间、次数。不仅需要老师在指导本科生上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也需要学生主动找老师。师生从游的内涵是很宽的、可供师生双方发挥的空间是巨大的,包括了学习、生活、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人工智能迅速崛起的时代,简单的知识获取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师生从游的育人意义在大学教育中显得空前重要。

所以,各位2024级的同学们,请积极主动联系你们的老师。清华的老师虽然都很忙,但他们也是很乐意跟你们交流、讨论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对教师而言,本身就是很快乐的。

我也希望大家能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清华人的优良传统。1979年我们入学不久,清华化72班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校内引起巨大的讨论,并迅速响彻全国。这是新时期清华学子为振兴中华发出的具有重要而持久社会意义的响亮倡议,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将国家需要和个人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将远大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并在未来很多年都将持续面对越来越多的波折、困难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正是清华学子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历史机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会要求你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多的波折、应对更复杂的局面、迎接更艰巨的挑战。人生道路,本就永远充满不期而遇的各种挑战。强基固本,何惧变幻风雨;立己达人,自可指点江山。

期待同学们继承清华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征途上发扬光大,不负韶华、尽情发挥,师生从游、同窗互助,百花齐放、多样成长,努力成为让后辈清华学子向往的“清华人”。

学生代表钟天宇:纯真 纯正 纯粹

纯真 纯正 纯粹

——在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校学生会主席 钟天宇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老师们,亲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学长学姐、代表清华大学学生会,欢迎各位四字班新生成为清华园最年轻的主人!

来到学校报到,大家第一次见到了未来四年要朝夕相处的室友。我入学之初还很拘谨,和室友之间甚至会小心翼翼地互称“您”。一次次坦诚夜聊、一圈圈阳光长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寝室成为我们在清华的家。相处之中的磕磕绊绊,终于升华为友谊、定格为回忆,是因为真诚的交往能使人突破个体的局限,在集体的怀抱里彼此温暖。对于刚毕业的行健-水木01班来说,大一时的一段小插曲依然历历在目。一位同学不慎摔伤,班里同学纷纷主动接送她上下课,整整一个月风雨无阻。后来,她在给全班同学的信中写道:“是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把我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同窗之情正是在这样一次次陪伴中拾级而上,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大学生活。学校里还有许多“第二集体”,在这里你会遇到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因志同道合结下“战友情谊”。我在大二加入了学生会,学长学姐们经常提到“友谊、青春与梦想万岁”的口号。是啊,友谊见证我们的青春,成就我们的梦想。当我穿上本科学位服,回望自己的大学生活,最令我难忘的是和小伙伴们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是花了数十个小时才装好的一万多份福袋,是在“毕业声音乐节”上一起淋过的大雨,也是为大家精心准备、认真校对的新生手册。纯真的友谊,最能积蓄同行的力量。

融入校园之后,大家也即将迎来在清华的第一个学期。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学习?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答案,但我觉得大家都会认同,成绩绝不是学习的全部意义。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看见新鲜事物或有趣的社会现象,都会多问一句为什么,并把灵机一动的想法记录下来发给自己。久而久之,文件传输助手成了占用我手机内存最多的微信好友。这种原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了我探索这个世界的高度兴趣和极大勇气。曾有一门我非常喜欢的课,下了课我就追着老师跑,从三教或六教出发,一直到他办公室楼下。这门课总在下午,这段路程总在摇曳着树影的阳光下。有时我俩没说完,就坐在楼下的长凳上继续说。我不时有点醉氧,觉得知识浓度过高。但我仍像一条从游的小鱼,追随大鱼的前导。工工整整的笔记,反复核验的数据,图书馆里埋头的身影,实验室里点亮的微光,纯正的学风永远是清华园里最美的风景。

当然,我们在大学经历的还有很多,清华带给我们的也还有很多。2021年7月1日,我有幸作为献词团成员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紧贴着祖国的心房,我和同学们发自肺腑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当听到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历史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一幕幕浮现。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初心不改,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我也完全沉浸其中,惟愿做时代洪流中的浪花一朵。今年暑假,我到甘肃民勤参与社会实践,2011届校友、民勤县县长焦三牛学长戴着草帽站在沙丘上,为我们讲述当地干部群众数十年如一日防风固沙的故事。一米一米压出来的草方格,硬是阻遏了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的合流。看着他黝黑的脸庞、笃定的眼神,我突然懂得什么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片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巨变,都使我确信纯粹的力量。

学弟学妹们,新的阶段已经开启。愿我们不因复杂的生活放弃内心的纯善,不因知识的积累丢失灵感的涌现,不因多元的选择改变真诚的信念。在交往中践行纯真,在求学时体会纯正,在事业上追求纯粹。华光引路,清风与行,愿你我不改心境澄明!

谢谢大家!

新生代表谌晨鑫:自强不息 奋进当时

自强不息 奋进当时

——在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新雅书院2024级本科生 谌晨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新雅书院的谌晨鑫,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

今天,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圆梦的日子。勤学苦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在美丽的清华园相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四字班新生向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师、亲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来自湖南省的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在一些人的眼中,我的家人可能算不上“成功人士”,但在我心里,他们却有着为人最重要的品质——从不向生命中的困难低头,永远以自强的姿态面对生活。我想,这可能是我在童年时最早接触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这种精神传承,是指引我一路走来的重要力量。我曾跟随父亲一起打工,本以为只是普通的体力劳动,但高温烈日下的高强度工作,只有十几分钟我便感到头晕目眩,而身边的父亲却坚持劳作,不言不语。想到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我意识到是父亲默默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因此,我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奔赴更大的舞台,为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感念父亲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我心中播下了坚忍不拔、自强奋斗的种子;感谢学校的“自强计划”政策,让我有希望、有信心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轨迹。有目标,肯奋斗,心怀感恩之心,是我来到大学前最大的精神财富。

我和大家一样,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学校的赠书《邓稼先传》。“两弹一星”“马兰花开”本是我心中崇高但难以触及的概念,但当我翻开书本,生动的故事如图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邓老,这位杨振宁先生口中“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知识分子”,用信念践行了爱国奉献的一生追求,用情怀将自己最宝贵的人生年华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图腾——即使面对如山的困难,也能开辟出一条前行的道路!今天,我们即将面对与中学时期完全不同的环境、迎接更多更大的挑战,是在迷茫中踟蹰不前,还是怀揣理想信念前行求索,邓老和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给了我们光荣的答案。

来到学校后,我瞻仰了清华英烈纪念碑。韦杰三、闻一多等老一辈清华人用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的热血奉献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我也在主楼前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和老师同学们一起高唱校歌,感受身为清华人的荣光。清华的荣光,是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执着坚守、接续奋斗得来的。作为新一代的清华人,我希望在学校广阔的舞台上发现自我,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作为新一代的清华人,我希望不局限于实现小我的成长,在集体主义的氛围中,追求大我,为他人贡献更多的力量;作为新一代的清华人,我更希望有一天可以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践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为祖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自强不息正当时,无须扬鞭自奋蹄。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学校追求教育公平,广纳天下英才的气魄与作为;在学校的关爱中,我看到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前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我奉献;在对学校不断的了解中,我体悟到了一代代清华人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勇毅与担当。新时代的清华,正放眼祖国大地,勇担时代使命,她正毫无保留地张开双臂,用尽全力托举着每一个全力以赴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清华学子,我们应传承清华精神,将青春之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中,让青春在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不负国家栽培,无悔清华岁月。

谢谢大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